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中大講座有感》
中大逸夫書院的講座終於完成了。要深入沙田山中這個「虎穴」,確實需要不少準備工夫,除了要思考演辭內容外,亦要預測同學會對甚麼問題有興趣。雖然早有準備,當天心情仍是有些興奮,亦有些緊張。
明知是「虎穴」,為何我仍一口應承出席講座?因為我深信年青人掌握着社會的未來。我自己在美國生活時正藉民權運動高漲的年代,親眼目睹並且體驗過年青時代的激情和投入,也切身體會到,這樣做對改變社會上不公平現象,對喚醒大家對種族和諧的關注,是有作用的。正因為這一經歷,所以我十分着緊培養年青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承擔。
從同學當日向我提出的問題,我知道他們是關心校園、關心社會、關心時政的。雖然我當日的答案未必能令他們完全滿意,但他們敢於發問、勇於提出自己想法的精神,已令我感到欣慰。
說實話,同學們的提問其實比我預想的含蓄和温和,跟我多年前在美國看到的年青人那份激情有點不同。也許有些同學較為害羞,害怕在教授和同學面前說錯話,但其實說錯話、或提出一些另類的意見又有何不可呢?
最近我閱讀了資深廣告創作人Paul Arden的一本著作,他認為「You would not be fired for being wrong, but you would be fired for not having initiative 」。在他數十年的創作歷程中,他的體會是︰「The person who does not make mistakes is unlikely to make anything」。我當然不是鼓勵大家做錯事,只希望同學明白不要怕「做錯事、講錯嘢」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我相信「承擔」當中包含了「自發」和「積極」。
後記
講座上,一位來自內地的同學向我發問,他一口滿是兒化韻的普通話,加上現場的音響環境,令我聽不清楚他的問題,竟要他再三重複提問,我對此實在覺得不好意思。雖然當時也有不少人,包括主持人,像我一樣聽得不大清楚,但我還是上了一課,知道光是學老師那種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並不足夠,還得多加努力,希望將來無論是特別多翹舌音的京片子、還是帶其他口音的普通話也能聽得明白、講得清楚!
2007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