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美國國債談判僵局的背後

過去幾個星期,環球金融市場的聚焦在美國兩黨就提升國債上限的爭議。市場人士擔心,美國政府一旦債務違約,對世界金融系統的破壞是難以想像,有不少評論形容,情況會較金融海嘯雷曼兄弟倒閉更壞。我們一直密切留意這方面的進展,更為不同的可能發生情況作出適當的準備。

美國參眾兩院終於戲劇性地在最後一刻通過法案,容許分階段上調合共2.1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並於未來10年滅赤2.4萬億美元,總算令美國政府免於債務違約,環球經濟亦逃過一劫。但這只是解決了眼前面對的問題,在短至中期,美國政府還須積極地減少開支,增加收入。這將會是一個相當痛苦和不確定的過程。

美國可能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並不能與希臘或其他「歐豬」(PIIGS)國家因為財困、經濟欠缺競爭力而無力還債相提並論。美國仍是全球最富裕、生產力强並具備償付能力的國家。況且,在過去數十年,美國已不下數十次上調國債上限。國債上限的提升只是容許美國以發債來完成早已獲批的財政預算。因此,在以往的歷史中,即使國債談判偶有爭拗,但仍可迅速解決。

今次國債上限談判一拖再拖,徒令環球經濟增添變數,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反映美國國債違約風險的5年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貸違約掉期),價格由5月時的40多點子上升至接近7月底時的65點子高位、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價格則屢創新高至最近曾突破每盎司1,680美元,而美國股市亦走低。在過去兩星期,紐約的道瓊斯指數急跌過千多數點。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彼此政見不同,意識形態迴異,政治爭拗本來就是慣見的“政治秀”,但明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兩黨加劇爭拗以換取政治利益,將美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的前途都作為賭博注碼,市民慘變輸家,無疑令人搖頭嘆息。

過去兩季,美國經濟表現疲弱,增長分別只有以年率計算的0.4%及1.3%,遠低於市場預期,失業率仍超過9%。美國政府和國會議員理應集中精神合力推動經濟復蘇和創造就業,這才是當前要務。但經濟理性和政治理性終究是兩回事,政客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打擊對手的機會,即使令市民付上沉重代價亦在所不惜,看到美國因政治爭拗而陷入泥淖,甚至可能走向日本式的「迷失」,我們是否應有所警惕?

雖然美國國債上限的僵局已經解決,但這次政治爭拗亦難免削弱市場對美國政府能否達致長期財政穩健的信心。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2011年美國國債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將會升至接近100%的高水平,而財赤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則高達10%。雖然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將美國主權信貸評級由「AAA」調低至 「AA+」是在市場預計之內,但其他評級機構作出同樣行動的風險依然存在,因而金融市場的波動亦會增加。倘若美國的信貸評級一再遭到調低,美國國債以至整體市場利率難免有上升壓力,進一步拖慢美國的復蘇進程,亦不利世界經濟。美國國債作為零風險資產的地位也會受到質疑,亦不利金融市場發展。

不過,美元畢竟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現時沒有其他足以全面取代美元的替代儲備貨幣,也沒有一個具足夠容量和高流動性的替代債券市場。即使美國的信貸評級遭到下調,機構投資者和主權基金仍要繼續持有美國國債,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國債仍是全球主要的投資工具。

對於香港來說,我們要從「危」中找到「機」。金融海嘯過後,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正向東轉移,新興市場的經濟地位日漸提升。長遠而言,美元獨大的狀況是不健康的。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應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配合他們經濟實力的冒升。這大趨勢為人民幣走出去提供了好時機。我們應該積極把握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新機遇,在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2011年8月7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