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歐盟峰會雜想

上月底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各歐盟成員國的元首就如何解決持續了兩年多的歐元區債務危機作出了深入的討論。會議的焦點是建立一個銀行聯盟(包括建立一個統一監管歐元區銀行的機構)並允許銀行業直接通過歐元區「救助基金」進行資本重組,而毋須增加國家政府的債務。峰會亦允許「救助資金」在金融市場上支持遵守歐盟預算政策國家的國債,以挽救市場信心。

我相信這個改革方向,對解決歐元區的一些制度缺陷基本上是有用的。眾所周知,歐盟的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建立一個經濟與貨幣聯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以達致貨物、服務、資金和人口的自由流通,即所謂的「四種自由」(“the four freedoms”)。歐盟的其中17個國家更已放棄了本國的貨幣,採用歐元。這些舉措成立歐洲單一市場、增加區內行業競爭,及減低匯率風險等,對促進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

對經濟學有興趣的朋友都會認識蒙代爾(Robert Mundell)於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最優貨幣區理論」(optimum currency area theory)。這個理論認為固定匯率對貿易(包括貨物及服務)、資金及人員自由流通的地區是最為適合的。蒙代爾亦因該理論,獲得199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並被稱為「歐元之父」。值得一提的是,蒙代爾自2009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的博文講座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at-Large),每年都會有一段時間在香港講學。

在這裡提及這個理論,是因為歐元區並不算是一個「最優貨幣區」。理論上,單一貨幣區能促進人口流動性,使經濟發展較差地區的勞動力轉移到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從而減低失業率。歐元區(以至歐盟)現在面對的處境,是貿易和資金自由流動,但由於語言和文化背景,人口流動受到一定限制。在這情況下,單一貨幣區便不能有效增加人口流動性,從而發揮其降低失業率的作用。

故此,歐元區成員國須要靠其他方法來增加競爭力,如調整本國的薪酬。但恰好相反,有數據指出,在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間,希臘的單位勞動力成本(unit labour cost)上升了35%,而德國反而只增加了2%。因此,在經濟發展較差地區的失業率並沒有明顯改善。現時希臘和西班牙的失業率已經接近25%,相當於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的數字,而德國的失業率則維持大概5%。

事實上,自從歐盟在1999年推出金融服務行動計劃(Financial Services Action Plan),歐洲在金融業的整合上加快了腳步。資金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撤走,對缺乏競爭力的國家來說,當然是一件極壞的事。其實美國內部也有這問題,但因為美國的人口流動性較高,加上她是聯邦制國家,面對經濟困難的州份會直接得到聯邦政府的財政支持(間接通過向較富裕的州份徵稅),問題才不至太嚴重。我認為這次歐盟峰會正讓歐盟向這種財政聯邦制邁出一步。

這對香港有一定的啟示。作為一個財政獨立的外向型經濟,香港必須有穩健的財政政策去支持我們的貨幣穩定。作為財政司司長,我一直奉行審慎理財的原則;在未來這方針也不會改變。此外,作為一個國際都市,香港吸引了不少海外專才來這裡工作。這有助增加本地勞動市場的競爭力和靈活性。在政府的審慎理財及人口自由流動的支持下,充裕的外匯儲備亦繼續為本港金融及貨幣起著重要的穩定作用,使港元能在現時市場動盪的環境下維持穩定。

2012年7月8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