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評麻生太郎的「早死論」
最近讀到一則國際新聞,我相信不少國家的財長,看後都會啼笑皆非。
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及金融大臣麻生太郎,早前在一個討論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的會議上發言,竟然公開表示政府的醫療開支太大,依賴公營醫療服務的長者應「難以睡得安穩」,更直言希望他們「死快點」。麻生的言論引起國際嘩言,在國內外均遭猛烈抨擊,他其後亦急急收回有關說話。
我在一些國際會議曾經見過麻生太郎,但我不認識他。從媒體報導得知他是超級漫畫迷。高級官員公開發表這種言論,我以為只會出現在政治漫畫的「設計對白」上,很難想像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遇到。不過,作為麻生的「行家」,我亦很想嘗試代入他的角色,思考是甚麼驅使他如此失言。
日本社會的高齡化問題,相信不用我向大家介紹。人口高齡化,反映人民長壽,代表國家的衛生水平超卓,本應慶賀,但也增加公共財政的壓力。當老人佔整體人口比例上升,無論是醫療、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壓力都會越來越大。同一時間,由於勞動人口比例下跌,國家的經濟動力亦必然會放緩。開支擴大,收入萎縮,數字上的確會令財金官員頭痛,尤其是債台高築的日本。
若財金官員將活生生的國民只當成是一堆堆的數字,或許真的會如麻生一樣,以為將部份老年人口如粉筆字般擦掉,便可以解決面對的問題。這種荒謬的思維,顯然對改善現況毫無意義。
香港人口的預期壽命可以媲美日本,我們的出生率也非常低。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們的退休人口會不斷增加,勞動人口會不斷減少。我們必須要好好思考如何維持經濟動力,如何維持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否則日本現時的問題遲早會在香港出現。我認為社會應該要未雨綢繆,及早討論這些問題。幸好,特區政府從來不靠借貸渡日,而且有相當的財政儲備,令我們可以有多一點時間討論和思考這些課題,並凝聚社會共識。
財政儲備也讓庫房可以分享不俗的投資收入,支持政府的公共開支。今個財政年度,政府財政儲備的投資收入有377億。由於我們增加賣地,賣地收入較預期為高;外圍熱錢流入,令第三季股市轉為活躍,增加印花稅收入。因此,截止去年12月底,庫房錄得約400億盈餘。
經常有些朋友問我是否刻意低估收入,藉以限制開支的增長。我常常請他們先看看具體數字。回歸15年以來,政府經常性開支增長77%,較同期的經濟增長和累積通脤率為高。除了出現經濟哀退的數年外,我們的經常性開支一直都有增長。其實,我們一直本著「應使則使」的原則,從不吝嗇增撥經常性資源,恒常地支持討論成熟和社會有共識的新政策、新增服務。
也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政府要累積那麼多的財政儲備。其實,我們從來沒有刻意要增加財政儲備,但也不會違反「應使則使」的原則,隨意把財政儲備花掉。試想想,如果財政儲備大幅下降,投資收入也會因而減少,日後應付經常性開支的能力也會減低。如果出現赤字,財政儲備更會被進一步消耗,形成惡性循環,不得不小心。
2013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