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

我在二月二十七日宣讀《財政預算案》時,建議提高政府債券計劃的規模至二千億港元,並再次發行一百億港元的iBond

在上星期的網誌,我提到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並不是「食老本」,而是不斷尋找機會發展更多元化的服務和產品,擴大這些優勢產業的規模。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即iBond)在剛過去的星期四截止認購。國家財政部也在日前公布於今年分兩次在香港發行總值230億元人民幣國債。我想借這個機會談談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

傳統上,銀行和股票市場是企業在香港籌集資金的主要渠道。債券市場的發展一直相對落後的原因,其一是由於港元跟美元掛鈎,較具規模的企業多會通過成熟的美元債券市場集資;其二是香港政府一貫財政穩健,向來甚少因一般財政需要而發行公債。因此,香港債券市場(特別是港元債券市場)的規模較其他發展程度相約的經濟體系為細,難以凝聚具規模的投資者持續參與。

為促進本地債券市場的進一步及持續發展,政府在2009年推出政府債券計劃,透過有系統地發行政府債券,增加本地債券市場的深度及廣度,並建立具代表性的孳息率曲線,作為其他公營及私營企業發行債券定價的重要參考指標。政府自2011年度起更先後三次推出iBond,促進本港零售債券市場發展,加深市民對投資債券的認識。

鑑於投資者及金融機構對優質公債的需求,我們在今年五月獲得立法會批准後,將政府債券計劃的規模提高至2,000億港元。提高政府債券計劃的規模,有助發展其中機構部分達至更多環球基準債券指數認可的水平,吸引更多投資者(特別是海外投資者)參與本地債券市場。另一方面,在金融監管制度的改革和優化之下,金融機構對優質公債的需求正與日俱增。香港是亞洲區內少數擁有AAA信貸評級的經濟體系,我們預期在政府債券計劃下所發行的債券,將成為金融機構的投資組合一部分,用作滿足相關的投資或金融監管需求。

同時,為提高香港債券市場相對區內其他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我們在2011年修訂《稅務條例》,令合資格的短期債務票據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和買賣利潤,同時享有50%利得稅減免。

上述各項措施鼓勵了過去數年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其中,港元非公債的發行總額由2008年的1,380億港元,增加至2012年的2,430億港元。這可見港元債券市場已逐漸發展成為銀行體系和股票市場以外另一有效的融資渠道。

另外,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是中央政府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支持香港發展成爲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一個重點。國家財政部剛公布連續第五年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今年將分兩次發行,令國債發行更常規化,充分體現中央政府把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作爲長期制度安排的決心。這次發行更首次有30年期國債供機構投資者選擇,進一步為香港的人民幣長債定下孳息基準,也為機構投資者(包括退休基金)提供更多人民幣長期定息産品。

投資者對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需求殷切。自首筆人民幣債券在2007年中在港發行至今,已逾270筆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發行總額逾3,300 億元人民幣,年期由3個月至20年不等,利率則視乎市場因素而決定,主要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發債體包括內地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以及全球各地的企業和國際金融機構,例如美國的麥當勞和卡特彼勒、歐洲的聯合利華和大眾集團、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國家的全球金融中心,為促進本地債券市場更多元化,我們同時銳意在港開拓伊斯蘭債券市場。伊斯蘭債券的產品結構較傳統債券複雜,需要承擔較傳統債券產品更多的稅務責任。為此,政府在年初向立法會提交了條例草案,以修訂 《稅務條例》 及 《印花稅條例》,為伊斯蘭債券產品相關交易提供稅務寬免。我希望有關條例草案可在暑假前獲立法會通過,提升香港發展伊斯蘭金融業務的競爭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債券市場的規模仍然不算很大,但我相信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期望在提升政府債券計劃的規模,消除發展伊斯蘭債券市場的稅務障礙後,加上人民幣國債及其他人民幣債券產品的推動,不同形式的債券產品以至債券指數交易所買賣基金(即債券ETF)將逐步在市場湧現,吸引更多來自全球的發債體以及機構和零售投資者參與香港本地債券市場,令香港債券市場更深更廣。

2013年6月16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