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訪京行
|
我和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右)見面時,就債券市場發展和人民幣兌換等範疇交換意見。 |
每年秋天,我都會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金管局總裁一同訪問北京,跟我們對口的財金部委作禮節性的拜訪和討論一些方向性的議題。
今年亦一樣,我們於上週一起程到北京,一連三天拜訪了人民銀行、發改委、中證監、中銀監、中保監和國資委等部門,就着進一步推動兩地金融合作,落實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進行商討,交換意見,亦向港澳辦講述了香港經濟的最新情況。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都跟內地的財金部門,就着深化中港兩地金融合作進行討論,涉及的題目相當廣泛,包括擴大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推動兩地基金互認、協助內地機構來港上市和發行債券、鼓勵內地企業來港開設專屬自保保險公司,發展香港成為國家的風險管理中心等等。我們當然亦有討論不少記者朋友關注,放寬港人每日兌換人民幣上限的安排。這些議題,對於香港金融業未來發展都屬舉足輕重,值得我們注視。
|
我和中證監主席肖鋼(左)會面時,就着兩地基金互認等議題進行討論。 |
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國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一直順理成章利用香港作為試驗場地。而香港金融機構亦利用此千載難逢機會,發展各種人民幣相關金融服務及投資產品,成為業界近年發展的亮點。
目前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資金池約為1萬2000億元,其中香港佔9000億,即整體的七成半,遠高於台灣、新加坡、英國等經濟體的總和。可見國家未來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香港憑着先行者的優勢,無論在人民幣結算的貿易融資,迎接內地的直接跨境投資、發展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推動基金發展、資產管理和保險產品等業務上,都具有極為龐大的發展空間。
有見及此,香港政府一直透過強化我們的金融基建,維持與內地相關部門溝通,讓本地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得更深更廣。在我們訪京的第二天,財政部宣布了在香港發行本年度餘下的100億元人民幣國債,當中30億元為零售國債,零售投資者更第一次可以通過香港券商認購,本地券商將有機會從中分一杯羹。值得留意的是,財政部今年連續兩次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較往年頻密,是中央政府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常規化和作為長期制度的體現,更首次發行三十年期的國債,進一步為香港人長債定下孳息基準。
|
我們在北京亦拜訪了港澳辦,向王光亞主任(右)報告香港最新的經濟情況。 |
總結多次和內地財金部門會面的印象,我得到的最重要信息,就是他們推動各類金融改革時,都樂意優先在香港試行。這除了多謝中央政府和相關部委的長期支持,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以鞏固。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全球首個離岸人民幣中心,亦可以為國家提供一個風險可控的測試平台,讓人民幣的跨境使用逐步擴大,有序地成為國際貿易結算、投資及儲備的貨幣,在過程中創造中港雙贏。
事實上,自從國家於2004年在香港啟動人民幣業務以來,在香港進行結算的人民幣交易,每日平均交易金額在不足十年間已升至4000億元人民幣,水平與以港元交易相若,而當中涉及內地的跨境交易只佔一成,其餘九成均是離岸市場的交易。由此可見香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工作上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果。
香港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發展成為現時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我認為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會繼續致力令金融服務更深更廣,更多元化。故此,近年我們將發展重點推向債券市場、兩地基金互認、跨境再保險、或內地企業來港成立專屬自保保險公司等等。這些發展方向一方面配合內地近年金融市場的發展,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度,同時,香港的債券市場、資產管理、風險管理業務等方面都可以從中得益。今次訪京之行,我們亦有與內地相關部門就這些議題進行討論,並得到了正面的回應。
過去每一次訪京,除了是禮節性拜訪,我們都會把握機會與內地相關部門,就着不同合作項目討論切磋,雖然不可能每一次會面在每個項目都有實質的成果向各界公布,但近年兩地金融合作的持續發展,我認為已是兩地金融部門多年努力的最佳憑證。
近年,北京市政府做了大規模的綠化工作,在西城區金融大街兩旁種植了很多樹木,包括一列列排列整齊的銀杏。入秋後,銀杏樹的葉子都變成了金黃色,落葉散滿街道,很有北美城市的味道。可惜今次整個旅程都是點對點的會議,我未有機會下車仔細觀賞,希望下年訪京時,能夠把握機會到樹下的步道走走,感受京城秋色。
2013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