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希臘斜陽
希臘債務危機發展可謂峰迴路轉,齊普拉斯政府與歐元區成員經過逾兩個星期的拉鋸,希臘國會終於以大比數通過了方案,獲得國際債權人提供的第三輪救助,避免要成為歐元區史上首個「脫歐」的成員,一度波動的國際金融市場亦能夠稍作喘息。
以齊普拉斯政府的左翼背景和競選策略,以及希臘較早前幾乎一面倒的公投結果,希臘最終選擇踏出妥協一步,確實叫人意外。但考慮到「脫歐」可能造成的嚴重衝擊,無論是希臘政府、國民,以至其他歐元區成員,都可說是作出了理性的選擇。即使今次結果或許只是將希臘債務危機這個計時炸彈的引爆時間,繼續向後推延。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希臘今天出現的經濟危機,可以追溯至上個世紀。希臘的旅遊和航運業一向非常發達,二戰之後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希臘經濟急速發展,年均經濟增長高逾7%,在世界上僅次於日本,當時就有「希臘經濟奇蹟」一說。
不過,受外圍經濟影響,加上希臘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民粹傾向,該國的公共財政長時間出現入不敷支,國債自80年代開始不斷上升,政府即使了解問題所在,在國內要推動財政改革例如改革養老金、打擊避稅逃稅等長期問題,政治上亦無法得到支持,只能讓國債的雪球越滾越大,由八十年代約佔GDP兩成,一直上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期間的超過100%,催生第一次的希臘債務危機,需要透過實行緊縮政策換取援助。
希臘要獲得援助,條件是要大幅減少政府開支和退休金、削減公營機構人員數目,以及增加稅收。這些緊縮措施雖然協助國家避過一時的危機,但另一方面就令希臘經濟在隨後五年間萎縮近四分之一,失業率攀升至百分之二十五,希臘社會在這幾年間醞釀的不滿情緒,轉化為對極端左翼政黨的支持。
今年一月,齊普拉斯領導的激進左翼聯盟就是打着反對緊縮政策的旗號勝出大選。過去半年,這位年輕總理與債權人的博奕,在國際舞台可謂搶盡風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招,當然是在債務到期之際,突然從談判桌抽身,宣布舉行全國公投,聲稱要將希臘的前途交到選民手上。
這一招在政治上當然能為齊普拉斯政府帶來好處,超過六成反對緊縮的選票,令齊普拉斯政府以至整個希臘都能夠自我感覺良好一番,齊普拉斯在返回談判桌前,亦得到了他最希望得到的籌碼。
不過,當談判對手將希臘「脫歐」帶入議程,即使是以極左路線起家的希臘政府,在政治和經濟現實之前,還是必須作出妥協,自行提出了一個與債權人要求近乎相同的緊縮方案,還額外答應出售價值500億歐元的國有資產,完全違反原來的競選承諾,賠了夫人又折兵。
是甚麼迫使齊普拉斯政府以至希臘國會接受現實?歸根究底,即使國內的極左力量以違約作威嚇,但所有人其實都明白,一旦希臘脫離歐元區,即時就要面對凶險的經濟危機。
根據IMF年前的估算,一旦希臘「脫歐」,新貨幣的價值較歐元可能會低一半,由於貨物入口價格暴漲,通脹可能會升至35%,亦會即時失去在歐元區內享有的貿易便利。在新貨幣順利運作之前,國內亦必然會出現一段信心不穩民心紛亂的時間,隨之而來的政治危機,沒有人可以預測得準。對於債權人而言,希臘目前的債項高達3400億歐元,等於希臘GDP的接近兩倍,或整個歐元區GDP的3%,遠高於希臘目前需要的援助金額,故此對債權人而言,迫使希臘「脫歐」同樣不是理性的選擇。
希臘的故事,對於負責公共財政的人如我,當然是當頭棒喝,再一次提醒我謹守穩健的財政紀律,維持政府財政健全,並不只是一盤漂亮的帳目,還可以發揮重要的穩定社會作用,相反,公共財政危機可能牽連的問題,亦非社會大眾能夠承受。另一方面,齊普拉斯的遭遇也叫世人明白,執政者無論屬於哪一個路線、信奉甚麼政治信仰,作過何等動人的競選承諾,在實實在在的經濟危機面前,被迫到「死角」的時候,還是要向現實低頭。
我在多年前曾經到希臘旅行,在Santorini的白色小屋,呷一口Ouzo,欣賞愛琴海的斜陽落日,至今難忘。想不到今天我們認識希臘,除了小島的醉人美景、豐富的神話故事和偉大的古國文化,還多了一段值得世人借鏡的現代經濟興衰史。
2015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