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Made in Hong Kong

我上周出席了香港工業總會的晚宴,有難得的機會和近百位資深的實業家和業界翹楚聚頭。當晚大家討論的課題廣泛,由香港高增值製造業的發展前景,到本地廠家的最新產品,以至推動年青人參與科研工作,非常有意思。

香港的工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非常蓬勃,價廉物美的塑膠、紡織、鐘錶和玩具等各式產品行銷世界各地,為市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對香港經濟發展貢獻巨大。「香港製造」也成為優質商品的象徵,不少外國人就是從這些Made in Hong Kong的產品,初次認識到香港。其後內地經濟改革開放,香港製造業生產線北移到珠三角地區,香港也逐步轉型成為今天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不過擁有深厚根基的香港工業,仍然在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正如我早前在網誌《智能製造》中提到,世界工業強國如德國、美國和日本等,近年都提出策略推動「再工業化」,國家也在去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十年發展計劃,力求推動製造業朝高增值方向升級轉型,邁向智能和綠色製造。香港擁有優秀的科研人才和設備,研究成果豐碩,我們一直致力推動院校和業界合作,將研發成果帶到應用層面,讓這些新產品和技術成為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令我們的產業更多元化。

香港要踏上「再工業化」之路,當然不是要將勞動密集的低技術製造業搬回香港,而是要結合高端科技,發展智能化、高技術的製造業。香港在機械人技術、醫療儀器、資訊科技和物聯網穿戴裝置等方面均有不俗的基礎和發展潛力。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是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的重點,例如我們計劃注資20億元成立「院校中游研發計劃」,資助大學進行更多應用研究;亦會增加「現金回贈計劃」的資助金額,鼓勵業界投資進行研發。我們也會繼續支援大學以及數碼港和科學園培育的公司,將它們的研究成果商品化。

科技發展愈來愈快,同時也變得愈來愈普及,創新研發也不只局限於傳統的大企業和廠家。我們近年就看到不少例子,說明規模細小的初創團隊,甚至是忽發奇想的年輕學生,也能參與其中,帶來創意十足的新產品和技術。近年3D打印技術快速成熟,不少學校都添置了3D打印機和提供培訓課程,培育學生設計和創新的能力。理工大學也將會在年內成立一所具規模的3D打印中心實驗室,肯定大大有助新產品的應用和研發。

以科技帶動經濟,我一直認為當中的關鍵是「應用」。即使擁有最先進的科技作為工具,但我們仍然要懂得將它結合實際環境和自身的優勢,才能達到推動產業發展的目標。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國際化的商業和金融中心,我們與世界各地連繫密切,資訊發達,資金自由流通。一直以來,香港企業都成功利用這些市場優勢,加上出色的供應鏈管理,有效地管理採購、生產、貨運和營銷各個環節,將世界各地的產品帶到不同市場。

科技研發和製造也不一定受地域限制。除了在本地推動科研和高增值製造業,我們也可以利用我們的環球網絡,善用不同地方的科研人才和融合不同地方的科研成果,並協調各地的生產線,將高增值的生產工序集中在香港進行。事實上,在政府大力推動下,香港的創業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香港成為國際上其中一個增長最快的創業中心,不少海外的初創企業和人才都被我們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營商環境所吸引,帶着尚屬雛型的產品,甚或是「一條好橋」落戶香港,以香港作為進一步研發和測試的基地,再配合內地的生產線,進軍亞洲以至世界各地市場。

香港以中小型廠商為主的製造業,商業觸覺敏銳,也善於變通,過往一直能夠快速適應市場需求而不斷轉型革新。我相信業界也能靈活善用香港的網絡,發揮創新科技的威力,透過「再工業化」為香港經濟打開另一個新領域,也吸引更多有創意有頭腦的青年人,選擇向科學、工程和科技界別發展。

2016年5月1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