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力爭上游

踏入六月,又到了畢業生離開校園進入職場的季節。莘莘學子多年以來努力裝備自己,當然都希望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實踐抱負,一展所長。

近年不時聽到有人說近代的畢業生上流機會減少,剛剛進入社會時的起薪點相對偏低,發展前景也不及他們的「前輩」。在理解和分析畢業生的收入前景時,他們長遠的「收入流動性」比起薪點可能更加重要。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在上月發表了《2015年收入流動性研究》的報告,就分析了不同年代畢業生的收入是否有持續攀升,以及相關的增加幅度。當中不少數據和發現很有參考價值,我也希望和大家分享。

這項研究追蹤三組在不同時期畢業的學生(即是2001/02、2006/07和2011/12三個學年的畢業生)在2003/04至2013/14年度期間收入的流動性,按照畢業生在全港工作人口收入分布中的位置,分析他們的工資究竟是停滯不前,或是能夠隨着工作經驗增長而攀升至收入階梯中的較高位置。研究的目標涵蓋了學士課程、副學位課程以及研究院的畢業生。

報告將全港工作人口按照收入多寡,從收入最少的10%至收入最高的10%分成十個等份,研究結果顯示2001/02學年畢業生的收入有顯著的向上流動。這批畢業生中,不論學歷,都有超過九成能夠在十年間爬升至收入分布中的較高位置。其中,學士學位畢業生有四分之一進身至最高收入的十等分(即最高收入的10%人士),亦有超過六成能夠爬升至最高的兩個十等分。副學位畢業生中,亦有約四分一能夠爬升至全港收入最高的兩個十等分。數據也顯示2006/07學年的畢業生也同樣享有顯著的收入向上流動性。這結果說明了這兩批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80後」,在職場上都擁有不俗的上流空間。

研究結果亦顯示出宏觀經濟環境對收入流動性有決定性影響。數據顯示畢業生的收入的向上流動性在經濟增長時期比較顯著,但在經濟低迷期間則較為遜色。2001/02學年畢業生在就業初期,香港正處於沙士後的經濟低谷,相對於2006/07學年畢業生,他們起薪點未必十分理想,但其後隨著經濟強勁復蘇,他們的收入普遍都能於五、六年內追上2006/07畢業生的收入升軌。具體而言,學士課程的畢業生的收入在十年間平均有逾兩倍的實質增幅,而副學位畢業生也有約一點五倍的顯著升幅。這項研究的資料文件可以在扶貧委員會及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的網站找到,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讀。

其實不同年代的人的發展空間,除了經濟情況和個人際遇,也很大程度取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例如在香港回歸前的八、九十年代,多個行業都受惠於國家經濟改革開放而快速擴張,中高層的職位大幅增加;加上有部分人選擇離港或移居海外,間接增加了不少年輕一代向上流動的機會和速度。

到了今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職場的競爭也變得前所未有的激烈,本地畢業生需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優秀人才的競爭。科技進步令到不少企業可以將業務分散到其他地區,企業也可以聘請身處海外的員工負責部分工序。與此同時,現今的新一代,除了工作帶來的經濟回報之外,也追求更多不同的目標和價值。例如近年就有不少青年人投身蓬勃發展的社企,在工作上得到改變社會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當然我也留意到對大部分人來說,工資的增長未必及得上樓價的升幅。在這方面,政府會繼續透過增加房屋供應等措施,令樓市保持平穩發展。

在推動社會向上流動方面,政府除了繼續為青年人提供全面的知識培訓、就業支援和生涯規劃之外,也有一個更重要的角色,就是維持香港優秀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我們會致力鞏固傳統產業的優勢,並且推動創科和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透過應用新科技和我們的創意,為年輕一代帶來更多不同種類的高技術和高增值職位,務求做到人盡其才。我們也會努力不斷完善香港的初創企業生態環境,讓富有創業精神的新一代,得到更大的發展的空間。

2016年6月19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