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共享價值

相信不少朋友留意到,過去一個星期是「香港國際慈善及社企周2016」。除了每年一度的社企民間高峰會和世界社企論壇,今年更加增添了一個重頭節目,就是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的「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這是香港以至亞太區第一個聚焦城市社會議題的慈善論壇,一連兩天的活動吸引了逾千名全球各地關注慈善事業的機構和人士聚首一堂,分享經驗。我在上周四也出席了論壇的開幕儀式。

論壇嘉賓位位都份量十足,其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波特教授(Micheal Porter)主講的題目很值得和大家分享。波特教授是國際上研究競爭策略的權威,唸商學和管理學的朋友對他都不會感到陌生。他在2011年提出「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的嶄新商業概念,指出企業單單透過捐助和支援弱勢社群而履行社會責任的模式已經過時,也無助解決各種日益複雜的社會問題,因為有關的慈善活動往往和公司業務沒有直接關係,甚至會有損公司利益。

波特教授認為追求「共享價值」可以打破這個傳統框框,使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主動滿足社會需要。企業可以把社會責任融入作為核心業務的一部分,甚至轉化成商機,同時創造經濟和社會價值;達致企業與社會雙贏。例如化工企業採用可持續的原料和生產模式,可以協助保護環境和生態;又例如食品公司改變食物的營養成份和革新宣傳手法,引導消費者建立更健康的生活習慣,長遠減少醫療開支,創造社會效益。標榜社會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在不少市場都愈來愈受歡迎,從而增加企業利潤,相得益彰。

「共享價值」提倡企業更具策略地以有限資源和創新意念,解決社會需要,這需要企業改變營商手法和成功的定義。政府在2013年成立社創基金(Soci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Fund),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正是推廣「共享價值」概念,鼓勵商界制訂創造社會效益的業務計劃。香港是國際商貿和金融中心,我們有大批活躍的商界精英和專業人士,同時也擁有許多有創意和熱心服務社會的朋友,「共享價值」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共享價值」的概念,跟近年發展蓬勃的社會企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兩者又有微妙的分別﹕「共享價值」強調同時建立經濟和社會價值,可說是「企業社會化」;社企則利用創新意念將「慈善企業化」,以社會價值為目標,尋找自負盈虧的營運模式。政府推動社企發展差不多已有十年,今天香港已有超過五百家社企,在不同界別和行業都有成功的例子,當中大部分都曾經得到政府資助。近年更加有不少有心人成立專門的平台,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經驗和網絡支援社企起步和成長。由魏華星(Francis)創立的「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就是當中的表表者。我在數個月前到過SVhk新揭幕、位於深水埗的Sonova Studio社創中心,和一班年輕的社企負責人交流。我充分感受到他們心中的一團火,驅使他們透過創新的服務,實現改變世界的理想,追求心中的富有

這些社企的服務對象不同,但無論對象是長者、單親家庭、新移民和基層兒童,它們背後的理念都相同,就是為這些弱勢社群賦予發展的空間,讓他們以自身能力創造機會。正如我在「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論壇的開幕儀式上說到,我認為政府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角色,是建立一個開放平等的環境,讓來自不同背景和階層的人,無論貧富,都能夠得到一展所長的機會,改善生活,貢獻社會。所以我們責無旁貸,必須投入足夠的資源提供教育、醫療、扶貧、安老等多種社會服務。不過單靠政府的力量並不足夠,我們更加要和商界及民間攜手,集合後兩者的力量,一起應對社會問題。非常幸運地,香港有大批熱心公益的企業,也擁有深厚的社會資本。除了一些歷史悠久的志願團體,近年更加冒起許多富有活力和創意的民間組織,我們可以善用這些社區力量,致力推動跨界別合作,一起建立更加公義和公平的社會,帶動社會創新進步。

本周的另一個焦點,是美國聯儲局的議息結果。雖然聯儲局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但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八月份的失業率進一步下跌至4.9%,反映勞工市場改善,同時工資持續增長;內需也持續向好。這些因素將帶動通脹,也令加息壓力增加。聯儲局官員的投票意向也少有地出現明顯分歧,顯示局內要求早日加息的聲音愈來愈大,大家在未來一段時間都需要小心留意利率上升可能引起的市場波動和風險。

2016年9月25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