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司長隨筆

國際稅務新形勢

最近,國際上有兩宗與稅務有關的新聞引起了不少關注。第一宗是美國參眾兩院就稅改方案有機會在短期內達成共識,全球正關注這方案對美國,以致對環球經濟的影響。另一宗則是歐盟經過多年討論後,上周公布了首份「不合作稅務管轄區名單」。雖然,這兩宗事件短期內未必對香港經濟有即時影響,但我們需要注意它對國際經濟格局將造成甚麼變化,影響有多長遠、多深刻,特別是當我們思考本港稅制發展時,需要兼顧更多不同的因素。

這次美國的稅改方案,主要包括降低企業利得稅率、減少個人稅負,以及降低企業將海外利潤匯回美國的稅收等三方面。若按參議院通過的方案為參考,美國的企業利得稅率有機會由35%大幅減至20%。雖然目前參眾兩院對方案細節仍存在分歧,但市場普遍預期兩院在短時間內可望達成共識。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世界各地均關注美國稅改可能產生的「溢外效應」,特別是現時美國企業暫存海外的大量資金,會否因此回流美國本土,因而減少對其他地區的投資,與及環球資金流向的轉變對個別經濟體的影響,市場亦有人擔心其他經濟體,會否為了保持自身競爭力而開展一場國際「稅務競賽」。

就香港而言,一方面我們須關注這些發展,但同時亦要保持冷靜,理性客觀審視自身的狀況,作出適切的判斷。例如美國這次建議降低企業利得稅率,無可否認將大幅收窄美國跟其他經濟體的稅率差距,然而,現時香港的利得稅率只有16.5%,而除了汽車、烈酒、汽油及香煙外,進口貨品均沒有關稅,亦沒有資本增值稅,這在國際上已是相當具競爭力;再加上我們即將推出「利得稅兩級制」,把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的利得稅減半,相信這有助舒緩不少本港中小企的負擔(註:現時須繳交利得稅的公司當中,八成公司的每年利潤少於200萬元)。與此同時,香港未來需要繼續加大力度投放資源於醫療、教育、土地、房屋及社福等民生範疇,亦要大力投資推動創新科技和其他優勢產業的發展,長遠提升整體競爭力及培育未來經濟增長點。因此,特區政府會繼續密切注視環球情況,尤其是鄰近地區的競爭情況,不會貿然一刀切全面減低稅率。

至於歐盟公布的首份「不合作稅務管轄區」名單,涵蓋了17個國家及地區,香港雖不在其列,卻與另外46個稅務管轄區被列入觀察名單。歐盟肯定香港在提高稅務透明度、「公平課稅」及實施打擊侵蝕稅基措施等方向所作的努力,但表示未來一年會跟進有關措施的落實。

因此,我們在推出稅務優惠措施時,必須更周詳考慮國際社會的反應。例如今年初我們提出為離岸飛機租賃業務提供稅務優惠時,經合組織(OECD)曾關注該措施構成「與本地經濟分隔」(Ring-fencing)的問題,因而會被歸類為傷害性稅務措施。有見及此,政府經商議後迅速作出修訂,將給予離岸飛機租賃業務的稅務優惠,延伸至香港境內同類的業務活動,成功化解了相關疑慮。這案例顯示,我們在考慮各項稅務優惠建議時,不能「自己顧自己」,必須同時兼顧國際上對「公平課稅」的關注。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須支持國際間提升稅務透明度及打擊跨境逃稅的工作,不能參與「避稅天堂」的惡性競爭。在提高稅務透明度方面,我們於二零一四年九月承諾實施自動交換資料標準,並已於二零一六年六月修訂《稅務條例》,訂立相關的法律框架。因應國際社會的最新發展,香港獲國家的支持,將參與《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建立廣闊的自動交換資料網絡,並將於二零一八年九月與其他相關伙伴,進行首次自動交換資料,履行香港的國際稅務責任。

由上述兩宗美國和歐盟在稅務上的舉措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稅務政策一方面存在競爭,但亦逐步趨向合作,演化速度非常之快,在考慮香港稅制發展時,我們須時刻警覺,並要迅速靈活應對。

2017年12月1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