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司長隨筆

中美的貿易摩擦

今年來本港經濟保持良好勢頭,近月訪港旅客人次亦加速回升,勞工市場趨緊,市民消費信心良好。而本港貨物出口貨值在首兩個月錄得按年10.7%的可觀增長,按目前情況而言,我對今年的經濟仍是審慎樂觀,預期今年全年本港的經濟增長,可達到我於財政預算案中預測的3至4%。不過,我們仍要注意外圍環境急速變化為香港經濟帶來的影響,例如近日出現的國際貿易磨擦就是不能忽視的重要變數。

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我指出環球經濟格局的大趨勢之一,是先進經濟體之中,反對自由貿易及去全球化的聲音此起彼落,保護主義抬頭。隨着近日美國宣布將會對中國的進口及投資推出限制措施,這方面風險明顯增加,令人擔心貿易戰會否爆發。

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細小經濟體,自由貿易是我們成功的重要基石。香港的貨物及服務貿易總額,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375%,而貿易及物流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22%,聘用了約73萬人,即約兩成的本港打工仔從事相關行業。

不過,本港主要市場之一的美國,近期推出了多項貿易保護措施,包括在今年一月就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及洗衣機開徵額外關稅。其後在三月上旬亦宣布對部分鋼鋁產品分別額外徵收25%及10%關稅。雖然不少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已獲得暫時豁免,但中國則暫時不在豁免名單之中。一個多星期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就《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調查簽署總統備忘錄,擬對中國約600億美元的進口貨物(約相當於美國從中國進口貨物總值的12%)加徵關稅,並在稍後公布相關貨物清單。該備忘錄亦同時指令相關部門擬定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的措施。可幸的是,據傳媒報導中美雙方仍在積極磋商和謀求解決方法,稍為令人感到安心貿易戰或許不會立刻爆發。

其實,從過去數十年環球市場的軌跡來看,自由貿易有助促進經濟發展,消費者可以享受較便宜的產品,製造商發揮了規模生產的優勢,並促進貿易及供應鏈管理等環節的發展,提升了全球經濟發展潛力。

雖然國際貿易同時帶來一些矛盾,而主要經濟體之間存在分歧與摩擦或在所難免,但更重要是如何以建設性態度,透過對話協商來化解問題才屬上策,一旦爆發貿易戰,可以肯定的是將會沒有贏家。

內地及美國均是香港主要的貿易夥伴,例如貨物貿易方面,來自內地經香港轉口往美國的出口總值在2017年約為2800億港元,佔香港整體貨物出口約7%。離岸貿易方面,以美國為目的地的轉手商貿活動的毛利在2016年有接近900億港元,佔相關活動的整體毛利超過三成。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難免會打擊相關的經貿活動,並可能對香港整體經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從目前美國已公布的措施來看,有關太陽能電池、洗衣機及部分鋼鋁產品佔二零一七年香港對美國的出口不足0.2%,相信對香港整體經濟影響相對輕微。當然,我們會密切注視即將公布在第301條款調查下須加徵關稅的進口貨物清單,以及中美雙方的協商進程,以評估形勢和事態發展。

保護主義情緒在西方升溫是一個趨勢,會持續威脅環球經濟,也衝擊到多邊國家的貿易關係及國際秩序。反觀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卻正正是反保護主義、推動全球經濟融合的重要策略,因此,香港必需積極參與,開拓新市場,並把握當中龐大的機遇。

除了貿易環境外,外圍經濟亦有其他不確定因素須要留意。各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特別是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步伐,均會影響環球金融狀況。聯儲局在三月底加息四分之一厘,亦有較多委員認為今年會加息三次或以上,反映美國的加息步伐或會較市場預期快,香港亦或遲或早追隨加息,加上環球經濟向好,其他主要央行也可能會逐步撤回貨幣刺激措施,種種舉措均可能進一步加劇金融市場波動,連帶影響資產價格和經濟氣氛。此外,部分地區的地緣政局緊張亦須要留意。

2018年4月1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