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司長隨筆

崢嶸歲月

上周初,港澳兩地合共逾二百人的代表團,在北京出席了紀念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代表團的成員中,很多是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已率先到內地投資興業的實業家、專業人士及老前輩,這次可以聚首一堂話當年,確實是十分難得。

過去四十年,國家的改革開放是一段極不平凡的歷程,對於許多曾參與其中的港人來說,更是一段崢嶸歲月。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外界不少人還抱持觀望、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但很多港人卻相繼投身其中,有的是帶著資金、技術和客戶網,到內地投資設廠;有的則建造公路、橋樑、酒店等硬件設施;有的則是貢獻自身的專業知識,助力內地在制訂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需的制度改革和規則;有的則到內地扶貧、辦學、轉移醫療技術,這是一段令人動容的旅程。

回想自八十年代開始,我也在會計專業見證了內地在改革開放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香港發揮著獨特的關鍵角色。最初內地缺乏具備國際會計財務知識和經驗的人才,遇上改革開放,外資不斷湧入,國企又要進行體制改革以進入國際市場,國家需要制訂一套與國際接軌的會計和審計制度。當時包括我在內的很多香港會計師,除了參與國家財政部相關的政策研究和技術工作外,更相繼到內地授課,向同業講解會計原理、分享香港經驗及解釋國際慣例。

猶記得在八零年代中,我應滬港經濟發展協會的邀請,到上海講課,當時座中大都是比我年紀大的幹部,他們對現代財務管理的一些概念,感到有趣和新奇。其後我又到不同地方為會計師事務所講解境外會計師行的業務和管理,為他們日後在這方面的改革提供參考。當時內地的物質條件遠不如今天,我一邊拿著粉筆,一邊努力用著生硬的普通話講課,希望盡力把自己有限的知識和經驗都分享出去。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在1988年正式成立,其後北京、上海和廈門設立了國家會計學院。那些年,香港會計界的朋友除了積極到內地授課,協助培養會計專才外,更助力內地同業跟亞太區和國際的專業會計組織建立聯繫,並一起出席國際會議,彼此緊密合作。這一方面加強了兩地會計專業的了解和友誼,同時亦發揮了助力國家在國際會計準則和行業治理方面的參與,今天內地在國際會計組織都擔當著重要的角色。

在2006年,我擔任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時,公會跟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簽訂了協議,讓兩地的會計準則趨同,從而推動內地的會計準則在國際上的認可進程。這段協助內地會計專業跟國際接軌的發展,只是許多港人參與國家改革開放歷程中無私奉獻的其中一例。

可以說,香港很多其他專業和會計專業一樣,在國家改革開放中,都發揮了橋樑及助力的作用,一方面協助內地建立適切國情和發展階段,且能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同時,自身亦得到長足的發展。

此外,隨著內地市場向國際化邁進及規模擴大,香港亦發揮了示範、試點、試驗田和防火牆的作用。例如1993年首家國企在港上市集資,奠定了國有企業境外上市籌資的渠道;其後的紅籌股、A+H股上市等,更推動了國企的體制改革,助力國有企業轉型至按國際會計及管治模式進行管理,也造就了香港成為全球領先的首次集資平台的地位。又例如2014年的滬港通,開始了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既尊重在岸市場的慣有模式,亦開創了國際資金與內地資金和市場之間的雙向流通管道。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造就了國家經濟與社會的高速發展,內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譜出了香港的成功故事。展望未來,隨著內地與環球形勢的轉變,香港在助力國家發展的定位與角色,自然須有所調整。但是只要釐清其中的脈絡、掌握好大格局,利用好自身的優勢,香港仍會在國家不斷深化的改革和全方位開放中扮演獨特和不可替代的角色,找到新一階段的機遇。未來的每一個挑戰,都是令香港變得更有韌力、更成功的機會。

2018年11月18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