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司長隨筆

G20 峰會

出席G20領導人峰會前,與俄羅斯副財長斯托爾恰克會面。

這幾天我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今次會議的主題是「為公平與可持續發展凝聚共識」,作為今年會議的主席國阿根廷,倡議的工作重點有三大主題,包括「未來的就業 - 如何釋放人力資源的潛能」,讓更多人可更好地受惠於科技創新帶來的就業機會;「以基建推動發展」,引導市場資金在風險可控情況下投向能源、交通以及資訊等基礎建設以推動經濟發展。第三是「可持續的糧食供應」,關心全球農耕土地的規模與質量,以保確全球糧食供應。

不過,我相信環球政經界最關心的,可能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晤和中美貿易摩擦往後的發展,因為這牽動著環球經濟前景的變化。由於不明朗的經濟展望,近月來國基會及經合組織均分別下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事實上,雖然中國只佔全球生產總值的約15%,但過去幾年每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都超過30%,可以說,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是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和推動力。此外,中美兩國合共佔了全球生產總值約四成,兩國經貿關係將左右世界經濟的大環境。

與德國聯邦財政部國務秘書沃爾夫岡‧施密特會面。

我在之前的隨筆中提過,環球經濟面對貿易摩擦升溫、利率趨升和資金流向,以及一些新興市場出現困難等風險。萬一國際經濟情況出現危機,處理起來會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困難得多。一方面當年國際間通力合作去解決問題,二來當時的政策空間較大,可以通過貨幣、財政及匯率等手段來應對。現時這些政策空間卻很有限。貨幣政策方面,金融海嘯後的量寛和低息環境持續至今,令再減息的空間有限。財政政策方面,不少國家的政府財政呈現赤字,甚至債台高築,再大幅借貸的空間有限。匯率政策方面,一旦匯率大幅波動,會影響民生,甚至造成金融不穩。而美國單邊主義的取態,亦令國際合作變得困難。

執筆之際,還未曉得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G20峰會後的會面結果。不少分析指,貿易摩擦只是表象,還有更深層次的矛盾,而且會前的一些言論,亦令人無所適從。但無論如何,總不能期望一個會議能把所有問題解決,但與此同時亦毋須對前景看得太悲觀。一方面,國家一直強調會堅持改革開放的大方向,改善營商環境吸引外資,並在各個範疇做好自身的工作,發揮龐大市場的優勢。另一邊廂,市場對息率趨升及貿易摩擦的憂慮,已令美股呈現較顯著的跌幅,一旦貿易摩擦再升級,對美國投資氣氛以致經濟將造成更實質的影響。近日美國聯儲局對未來息率看法的表述,跟之前相比似乎也起了變化。

持續一年多的國際貿易摩擦,引發對現時世貿組織多邊貿易體制規則的質疑,並要求作出檢討,在G20會議上亦有所討論,未來還會有跟進。看來,有關的規則很可能會改變,問題是變多少、怎樣變、其間出現的不確定性有多長時間,以至對未來世界供應鏈的佈局會造成什麼影響。香港是一個細小、全開放型的經濟體,我們奉行的是自由貿易,香港的成功是互惠雙贏的結果。我們希望國際社會重新認定自由貿易、開放合作的好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在分歧中尋找最大公約數,建立共識,化解這場紛爭。

2018年12月2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