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長隨筆
辦法總比困難多
上星期我發表了任內的第三份財政預算案,即將完結的年度財政盈餘預測為587億元,當中七成三用作一次性分派,比率遠高於去年的約四成,包括用作寬減打工仔的薪俸稅及企業利得稅、寬減物業差餉、向領取綜援以及其他社會保障人士多發放一個月標準金額津貼、向有需要學生每人發放2500元津貼、為中學文憑試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以及向合資格長者額外發放一千元的醫療券等等。
扣除四百多億的一次性分派,餘下的財政盈餘連同來年的收入和部份財政儲備,都用在建設宜居城市、改善醫療及民生,以及發展經濟。這些措施部份是由政策局主動提出,希望在新一年度獲得新資源以啟動計劃;同時有不少是我主動提出,希望政策局研究及配合執行。在不同的諮詢場合中,政黨、團體或持份者都會提出建議,而我落區、探訪學校、不同的機構和設施時的一些觀察和交流,都有助我了解問題所在。而在日常生活中偶遇的市民,所坦率表達希望政府改善的事情,我都點滴記在心中,認真跟進。
就以公營醫療服務為例,曾經有一位病人向我訴說,她在公立醫院的癌症治療中心遇到的情況,包括好些醫療設備已頗陳舊落後;也有醫護人員向我表達工作環境的管理如何欠妥善,診症以外的行政工作過於繁重,以及在引進新的醫療儀器方面進度亦不理想,嚴重影響士氣。我為此特別跟醫護界不同範疇的朋友了解及交流,以掌握實際情況。這些親身了解令我更深刻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及迫切性,也促使我擬備了多項與公營醫療服務相關的初步建議。最後經過與相關部門多番討論,才敲定現時在預算案中有關醫療的改善建議。
誠然,預算案中有關改善公營醫療服務的四項措施,不足以根本性地解決所有積存已久的問題,例如將凍結已久的醫生加班津貼略為上調,所能發揮提振士氣的作用很有限。不過,無論如何,是一個起步、一個開始。我想透過這些措施,向一直辛勤工作、守護市民健康的公營醫護體系人員表達由衷的欣賞和謝意,而為他們配備更好的設備與工作環境,也讓市民在醫療方面有更具效率與優質的服務。當然,作為本港公營醫療系統的前線機構,醫管局有責任迫切地改善其行政管理效率、聆聽員工心聲並切實作出調整,才能把問題緩解。
我以預算案中醫療相關的措施作為例子,想說明一點:社會面對的問題、痛點,往往累積已久,並非一時三刻能迅即解決,沒有錢當然難做事,但亦非有錢便能解決,更需要的是梳理出問題的核心,共同研究對策,辨識長、中、短期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切實堅定地執行。當中,用心聆聽、由心出發,才能相互理解,彼此一心地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有些評論說,預算案只是被動地接納政策局提出的建議,故限制了預算案的內容,這是一種誤解。無論是上述有關醫療的部份,抑或是創科以至其他好些範疇,我們向相關政策局探討過不少建議,可以馬上實施的,都包括在預算案之中。另一些則視乎相關問題或限制的性質,我們會適當繼續探討。
社會上對財政預算案不同範疇的措施有廣泛討論,未來一段日子我們會繼續解釋內容。借此機會,我感謝政府內部各同事在這次預算案編製過程中,給予我的大力支持,尤其庫務科和我辦公室的同事,不辭勞苦、專業可靠,令人敬重。
2019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