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長隨筆
匯聚力量 向前邁進
本港經濟正處低位整固,第三季實質經濟收縮3.5%,相較第二季收縮9%已呈現緩和,而按季比較更結束了連續五個季度收縮的情況。總計今年首三季經濟負增長7.2%。我們對全年的經濟預測亦由原來的負增長6至8%,修訂為負增長6.1%。隨著經濟進入整固階段,十月份失業率進一步上升的壓力估計會暫時緩和。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在本港再現反覆,社交距離措施再度收緊,如果情況持續,將會再次對經濟造成壓力,這方面我們必須保持警惕、謹慎應對。
可以說,反覆的疫情及所引伸的管控措施是影響今年經濟表現的最主要因素。要避免經濟再因疫情而受到嚴重打擊,我們必須制定一套全面、適切有力的應對方案。香港屬細小、開放型經濟體,與境外的人員和經貿聯繫是支持經濟的要素。然而,歐美等地疫情仍然嚴峻,反觀內地有效控疫已促使經濟恢復動力,香港有必要盡快妥善處理疫情,以至可在兩地人民均能安心的前提下,盡快與內地恢復通關。這是穩住本港經濟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必需痛下決心,重新檢視控疫的策略和措施。
我們應貫徹「嚴防輸入、內爭清零」的目標。事實上,不少本地的新冠肺炎個案都跟外來的輸入個案有關。故此,對於入境的人士,我們必須嚴防其帶來病毒這潛在風險。更全面的採樣檢測、定點隔離、接觸追蹤都是必須有的常設步驟。
在本地方面,須以爭取清零為目標。由於部份感染者未必會出現病徵,社區中仍然存在隱形傳播鏈的威脅。所以,無論是出現小型群組爆發抑或是持續有零散個案,也許都需要透過較全面的強制檢測,盡力找出所有被感染人士,以中斷所有傳播鏈。只有這樣,才可以為市民還原安全的生活環境,讓大家生活及出行回復正常。
也許有人認為強制檢測不可行,但現實是長期有疫情爆發,對經濟與民生更不可行、對需要家人探望的住院長者不可行、對需要維持營運的小商店及打工仔也不可行。這裡必須作出不容易的取捨。可以說,香港的感染個案歸零是最大程度保障最多數市民的健康與利益,即使強制檢測會為市民帶來一時不便,卻已是所有選項中「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是以較低程度的影響、換取最大程度安全的生存空間。
唯有鎖定目標,才能匯聚能量,應對挑戰。面對每個問題,解決方案也可能有多種進路,但在意見紛陳的社會,實在難以找到各方都認為完美的進路。在現實中,我們最終也只能以整體社會利益作為考量,以選定一個相對較佳的應對方案。鎖定正確方向,堅定執行,才能爭取政策措施發揮最大成效。外國不少例子都告訴我們,時鬆時緊的策略,結果不單談不上經濟的恢復,甚至連抗疫成效也變得脆弱和短暫,最終還會賠上民眾的健康和生活。
事實上,香港過去一段頗長時間也在政治方面出現拖拉牽扯、內耗加劇,更爆發嚴重暴力違法事件,甚至嚴重癱瘓立法會的運作,令香港多方面的發展停滯不前。應對恒常的問題已須面對巨大挑戰,要對未來發展作前瞻部署就更是異常困難。政治的爭鬧及社會暴力事件,更讓不少家庭變得關係疏離,甚至形同陌路。
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決定,為香港的制度發展確立了公職人員必須效忠國家和香港特區的法律框架,理順了近年「一國兩制」在香港運行與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一國兩制」是香港繁榮穩定發展的基石,必須堅守一國的底線和前提丶維護兩制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才能讓香港穩定持續發展。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與國安法的立法精神可說是一脈相承,為香港的穩定及暢順發展提供了定錨與護航的作用。香港過去一年多面對了社會暴力事件及疫情的打擊,經濟及市民的生活均備受壓力。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有利於立法會回復聚焦議事,從而為特區政府集中精力提振經濟、改善民生,解決深層次問題營造了空間,創造了可能。
內地有效防控疫情,經濟即使在年初受壓,但很快已恢復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估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1.9%,是全球唯一預期有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明年增速料加快到8.2%。上月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和2035年遠景目標,勾劃了國家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也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提供了龐大機遇。在這個歷史新階段,倘若我們能為香港準確定位,並更加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定能為香港帶來新氣象。
2020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