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長隨筆
經濟逐步回穩 防範外圍風險
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逐漸受控,實施了數個月的嚴厲社交距離措施開始分階段逐步放寬,包括撤銷跨家庭聚會的限制、恢復食肆晚市堂食和四人一桌,及容許戲院、主題公園及健身室等恢復營業。不少市民相約親朋晚飯聚會,外出逛街購物,放鬆心情。市面人流增加,不少食肆和商店的生意都明顯好轉,部份食肆的晚市訂座甚至爆滿。疫情逐步受控,加上消費券的效應,將有助支持今季經濟進入穩步改善的趨勢。
儘管如此,不少企業及打工仔仍承受著過去疫情造成的經濟壓力和打擊。即使整體經濟初步喘定,但他們實際面對的生活壓力仍需要持續穩定的環境和足夠的時間才能逐步緩解。
部份經濟指標的表現亦需要時間才會見到改善。例如上周公布的最新失業率(今年一至三月份)急升到5%,比前次高0.5個百分點,失業人數增加逾2.7萬人,總失業人數增加到18.8萬人。就業不足率亦急升到超過3%的水平。大部份行業的就業情況均見惡化,餐飲業失業率急升2.6個百分點至11%;零售業失業率則升至7.7%,上升了1.4個百分點。雖然現時市道開始好轉,但下月中發表的二至四月份失業率,仍反映第五波疫情的困難情況,故失業率還需要些時間才會掉頭回落。
疫情防控態勢向好,讓我們有空間稍為放鬆,這是中央支援、特區政府負起主體責任及社會各界團結合力所得的成果,我們必須盡全力保持這得來不易的勢頭。
事實上,全力穩住疫情、努力維護經濟元氣,亦關乎到政府的財政狀況。過去幾年在防疫抗疫上,特區政府花了數以千億元計的開支。2021/22財政年度(截至今年三月底)的政府年結帳目將於本周公布。由於緩繳利得稅的申請遠較預期為低,利得稅收入高於估算,加上政府實際開支略低於預期,年結帳目的財政盈餘約為290多億元,略高於上月公布預算案時估算的189億元。不過,由於政府帳目是以現金收付制來編製,當中包含了政府透過發債募集的290多億元資金、從房屋儲備金回撥的230億元,以及首度入帳的未來基金累積投資回報250億元。如果扣除這三項因素,實際上去年度仍處於財政赤字的狀況。
雖然目前本港經濟逐步回穩,本地通脹率仍屬相對溫和(三月份為1.7%),但我們仍必須時刻警惕風高浪急的外圍環境,特別是地緣政治局勢和息率的走勢。美國正面對高達約8%的通脹率,聯儲局上月中已加息0.25厘,是三年幾以來的首次。觀乎聯儲局官員最近的言論,市場普遍預計美國今年內可能會進一步大幅加息以應對高企的通脹,投資市場正密切關注各經濟體的息率調整及貨幣之間的息差變化,以及其對全球經濟、資金流向、資產價格變化及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
對香港而言,我們的關注包括本港息率及港匯走勢、資金會否外流,及加息對置業人士和按揭貸款質素的影響等。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美國加息將傳導至本港,息率難免跟隨向上,但港息實際上調的速度亦會受本地資金存量所影響。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至2015年期間流入本港合共1萬億元的資金,大部份仍留在本港。正因本地資金存量充裕,在美國上一個加息周期(即2015至2018年間)聯儲局合共加息2.25厘,但香港銀行的最優惠利率直至到2018年9月才上調一次,上升0.125厘(部份銀行息率上升0.25厘)。而一個月期港元拆息,撇除季節性因素後亦升至大約2厘。
誠然,外圍市場加息令持有外幣的回報變得吸引,難免會觸發部份資金外流。在聯繫匯率機制下,資金流走時須以港幣兌換美元,港匯如回落到7.85兌一美元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便會承接這些港元沽盤,以保證港元不會超出7.75至7.85兌一美元的保證兌換範圍。這機制是讓資金進出保持自由度及靈活性的同時,避免了匯率過份波動而損害經濟及商業運作。例如在2018和2019年期間,曾有資金從香港流出,港元曾轉弱並觸及「弱方兌換保證」,但實際流走的資金合共僅為約1200億港元,不過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累計流入資金量的一成多。
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不會影響香港的金融和貨幣穩定。聯繫匯率制度實施接近四十年來經歷過多次經濟及利息周期,一直行之有效。隨着美國加息,市場預期港美息差擴闊,資金會逐漸從港元流向美元。除了息差因素以外,港元兌美元匯價同時受其他市場因素影響,例如近月港股偏軟,導致對港元需求減弱,港元匯價近期變動亦較快。因此,我們很難準確預測港元匯率及資金走向的具體時間。但可以預期,隨著美元加息,港美息差擴闊,觸發套戥活動,港元匯率會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資金會從港元市場流出,而港元息率亦可能按市場情況上調,這是聯匯制度的設計,是正常現象。而我們有龐大的貨幣基礎(2.2萬億)作資金流出的緩衝。
港元拆息上升將影響樓宇按揭息率,加重置業人士的負擔。但本港樓市借貸比率穩健,金管局的資料顯示現時香港過半數住宅物業業主沒有按揭貸款,而銀行按揭貸款人的平均供款與入息比率在八輪宏觀審慎措施下處於36%的低水平,按揭貸款人亦經過壓力測試,有抵禦利率上升的能力。
至於資產價格方面,無論股市或樓市,除了息率變化,其他如供求因素、市場對宏觀經濟前景的預期及投資情緒等,都會左右其發展,在通脹升溫及息率掉頭回升之際,投資者還是以審慎管理潛在風險為上策。
2022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