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中大讲座有感》
中大逸夫书院的讲座终于完成了。要深入沙田山中这个「虎穴」,确实需要不少准备工夫,除了要思考演辞内容外,亦要预测同学会对什么问题有兴趣。虽然早有准备,当天心情仍是有些兴奋,亦有些紧张。
明知是「虎穴」,为何我仍一口应承出席讲座?因为我深信年青人掌握着社会的未来。我自己在美国生活时正藉民权运动高涨的年代,亲眼目睹并且体验过年青时代的激情和投入,也切身体会到,这样做对改变社会上不公平现象,对唤醒大家对种族和谐的关注,是有作用的。正因为这一经历,所以我十分着紧培养年青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承担。
从同学当日向我提出的问题,我知道他们是关心校园、关心社会、关心时政的。虽然我当日的答案未必能令他们完全满意,但他们敢于发问、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精神,已令我感到欣慰。
说实话,同学们的提问其实比我预想的含蓄和温和,跟我多年前在美国看到的年青人那份激情有点不同。也许有些同学较为害羞,害怕在教授和同学面前说错话,但其实说错话、或提出一些另类的意见又有何不可呢?
最近我阅读了资深广告创作人Paul Arden的一本著作,他认为「You would not be fired for being wrong, but you would be fired for not having initiative 」。在他数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他的体会是∶「The person who does not make mistakes is unlikely to make anything」。我当然不是鼓励大家做错事,只希望同学明白不要怕「做错事、讲错嘢」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我相信「承担」当中包含了「自发」和「积极」。
后记
讲座上,一位来自内地的同学向我发问,他一口满是儿化韵的普通话,加上现场的音响环境,令我听不清楚他的问题,竟要他再三重复提问,我对此实在觉得不好意思。虽然当时也有不少人,包括主持人,像我一样听得不大清楚,但我还是上了一课,知道光是学老师那种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并不足够,还得多加努力,希望将来无论是特别多翘舌音的京片子、还是带其他口音的普通话也能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007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