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从粮荒谈起

「粮荒」,对于生活在香港这块福地的市民来说,实在有点遥远和陌生。过去数十个寒暑,无论我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怎样的动荡、经历怎样的风雨,也不用忧虑香港会出现粮荒。

从粮荒谈起
与辛世文(左)和林汉明教授摄于水稻实验室

但想不到,到了经济和科技发展蓬勃的二十一世纪,粮食问题竟然引起了香港市民和舆论的关注。两三星期前,因为有报道说入口大米价格上涨,竟然有市民去抢购大米。电视新闻接连报道,还播出超级市场食米货架空空如也的镜头。那一刻,相信很多市民都会有疑问∶「香港不会没有食米供应吧?」

粮食价格上升的问题,不单影响香港,实际上已经引起全球关注。世界银行估计,过去三年粮食价格上升了83%。国际货币基金会总干事史特劳斯(Dominique Strauss-Kahn)更警告,粮食价格继续攀升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例如战争。事实上,本月初海地已因为食品价格大幅上升而引发暴力骚动。

有分析认为,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有多个,包括已发展国家研发生物燃料、国际油价攀升而推高肥料价格,再加上一些国家因气候原因导致粮食减产,例如澳洲去年遇到百多年来最严重干旱,引致国内小麦产量下降60%,而英国的小麦今年亦可能因为水灾而减产10%。

大家不要被以上资料吓倒,特区政府一直都十分关注粮食的供应。纵使未来一段日子里,我们或许仍会面对食品价格上升,但食品供应不会出现问题。政府会致力确保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可以维持输港食品供应充足,而多元化的入口来源亦有助于保持食品价格稳定。

香港的粮食主要靠进口,食米也一样。元朗曾经是著名的稻米产地,生产的元朗丝苗远近驰名。如今,这已经成为「历史名称」。

但不要以为香港已切断了与稻米的生产关系,香港还在默默地为稻米生产而努力,只不过不是由农民进行,而是主要由科学家进行而已。

上周,我参观了中文大学的植物及农业生物科技中心,对于中心致力研究高产量杂交水稻,印象深刻。研究人员通过良种培育,减少稻穗占用的空间,可使同一亩地多种水稻,希望将每亩产量提高至九百公斤。另外,中心亦研究提高稻米的营养,以及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以期扩大稻米种植面积,使灌溉不足或盐份较高的农地也可种植稻米,增加产量。

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近21%,要让13亿人民得到温饱,实在是很大的挑战。中国人以米、麦为主食,而中国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的耕地实在不多。要养活13亿人,不能好像香港这样,靠进口粮食,而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产量,自己养活自己。多年来,中国在高产杂交水稻研究上做了很多功夫,取得了世界公认的重大成果。香港也加入这个研究团队,当然不是着眼于解决香港自己超级市场货架的问题,而是着眼于全中国,以至全世界。

人类的一切发展,都建基于温饱之上。温饱解决不了,生存出现问题,一切都是空谈。粮价上升重新提醒我们,从世界范围来说,粮食问题、温饱问题,仍是根本而并未真正解决的问题。这须要各国携手合作。香港能够在这方面作出贡献,令人高兴,亦令人对香港加强高科技、高增值发展的路向增加信心。我深信,研究人员的努力可以使香港、国家,以至全球受惠。

我们能够生活于香港这块福地,是我们的幸运,值得珍惜这样的机缘。也许,由今天开始,我们应当更加珍惜食物,因为它们真的得来不易。

2008年4月2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