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Y 世代

最近从报章知道,有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将1978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定为「Y世代」,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77年出生的人则定为「X世代」。我的两名子女刚刚是「Y世代」人。

人力机构普遍认为,Y世代的年轻上班族,对属于X世代的企业管理层带来了冲击。原因是,与较踏实和保守的X世代相比,Y世代对工作和雇主十分挑剔,他们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追求自我空间;追求个人满足多于薪酬回报,对工作和身边同事稍有不满,便会毅然辞职。

骤眼看来,Y世代似乎没什么可取,他们骄生惯养,比较自我,对公司忠诚度不足,太重视个人生活质素。从人事管理角度来看,Y世代的确有这些特质。不过,我想从另一个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Y世代的看法。

七十年代末之后出生的年轻上班族成长的年代,正值香港经济高速发展,整体经济环境、社会条件、生活质素,都远较六、七十年代理想。

也许,这一代的年轻人少了社会风浪的磨练,待人处事略欠圆滑,与X世代比较,亦欠克苦耐劳。但Y世代在创意、视野方面较为优胜,因为他们在资讯爆炸的年代成长,在求学时期,已从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中吸取了养份。

此外,不少Y世代年轻人不会以工作和高薪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正如我在去年一篇网志中谈到,香港近年有一批年轻专业人士,对社会事务十分关心,对香港和国家都有一份责任感,愿意为社会的发展作更多承担。同时,他们很着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视环保,讲求社会发展与大自然的和谐并存。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特质∶战后不久出生的人可能会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六、七十年的人会专注改善家庭生活,致力在社会阶梯上攀爬;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则较重视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质素。

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在不同年代的人之间定出优劣,认为上一代人一定比下一代好。社会是由不同年代的人组成的,每一代人都应该认识和尊重另一代人的特质,因为我们要通过不同年代的人的互动,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008年7月2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