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iBond启动零售债券发行
香港特区政府第一次发行的「通胀挂鈎债券(iBond)」月初推出之后,经过两星期,已在十九日截止认购。这种新债券大受市民欢迎,认购相当踊跃,递交的申请表达到约15万份,认购额超过我们预期的最高发行额,达到一百三十亿港元。
我认为这次发债计划,无论在申请金额和申请人数方面都十分令人满意,两者都是近年零售债券之中比较高的数字,显示这次发行能够达致提高零售投资者对投资债券的兴趣及促进债券市场的目标。政府过去推出的零售债券,总申请人数约为35,000,申请金额约为75亿元,可见今次发行iBond的反应是相当不错的。
我是经过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在今年二月二十三日发表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发行「通胀挂鈎债券」的,并说期望能够在半年内推出这种新债券。结果我们不到五个月就推出,并且超额完成认购。 这是各同事努力和参予的成果。
我们努力尽早推出债券,是了解到市民对卷土重来的通胀日益担心之故。从目前情况看来,影响本港通胀的几个因素仍然强劲,即是说全球的商品价格、输港的食品价格、住宅租金还保持着升势,而本港经济在连续五季增长之后,后劲持续。这些因素是占最新通胀增长的七成之多。本港的通胀看来还有上升压力。这不仅是香港独有的情况,在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的整个东亚地区,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胀。相对之下,香港的情况已不算太坏。
必须承认,作为外向型的细小经济体系,加上实施联系汇率制度,我们是无法全面利用利率作出调控,在控制通胀上是比较被动的。其实,可以用利率作出调控的经济体系,亦未能避免通胀的影响,他们的通胀率亦不比我们低。但即使这样,我们仍要推出各种措施,帮助不同阶层市民纾缓通胀压力。除了一些包括为公屋居民缴交两个月的租金,向综缓、伤残津贴和高龄津贴的受助人发放多一个月津贴等等,可以提供多一点钱为市民减轻他们的日常负担,以抵抗通胀之外,iBond亦是措施之一。
iBond可望在低利率、通胀趋升的环境之下,协助维持个人、家庭储蓄的购买力,避免储蓄的购买力被通胀吞噬,使之成为通胀下一个新的投资选择。iBond当然不是一粒「万应灵丹」或者是西方人说的「银造的子弹」,可以解除万难,将通胀全面消灭,它的目的只是让市民多一个应付通胀的选择。
iBond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是过去半年的平均通胀率。照目前情况和中短期预期来看,它的息率会比其他定息的政府债券高出不小;相对于年期相若的港元定期存款,它一样会提供较高的利率。即使未来通胀回落,iBond也有最低一厘的保障。显然,在目前低息、高通胀的环境之下,这样的利息水平非常优惠。香港特区政府拥有「AAA级」的优良信贷评级,相对其他投资工具,例如股票甚至人民币债券,投资在iBond基本是没有风险的,十分适合无投资经验或者已经退休人士购买。
政府提供这样的优惠,不只是为了给予香港市民独有的保障,更是为了进一步推动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说,这次发行「通胀挂鈎债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售投资者对投资债券的认识和兴趣,从而促进本地零售债券市场的发展。
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工作之一,有助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工具及投资渠道,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并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多年来,政府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除了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及税务优惠,还透过发行不同性质的债券,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我们因此在二零零九年推出政府债券计划,一部分面向机构投资者,一部分面向零售投资者。到去年年底,已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了240亿港元的政府债券;而在零售投资者方面,由于长期低息的环境,定息零售债券的吸引力是有限的。
我在年初的预算案中提出,要启动零售债券发行,较可取的方法是发行与通胀挂鈎的债券。iBond发行的成绩,证明我们这个判断是对的。
2011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