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陪伴我近半世纪的《大英百科全书》
最近有一天早上翻阅英国《金融时报》,读到一段只占两栏、字数不多的新闻:《大英百科全书》印刷版停止出版了。我好像被冲击了一下。回过神来细想,才觉得这实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我受到冲击,只是由于与这套被誉为世界知识宝库的全书,有着近半个世纪的感情而已。
《大英百科全书》是世界最权威的百科全书,1768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发行初版,至今已有244年历史。它有一个很大的抱负,就是囊括全世界的知识,历年来随着知识的增加,不断扩大容量。最初,全书只有三册,最新的版本则已扩充到32册。
我的那一套,则有24册(包括一本目录),是一九六五年移民到美国纽约时,父亲给我们买的。彼邦的华人家庭都希望子女有长进,都鼓励子女努力读书。我那时只有十多岁,初来步到,父亲就给我们买来《大英百科全书》这样一套大书,可见对我们读书、增长知识的期望之殷切。
这套全书到停止出版之前,要售1400美元。父亲订购这套书时是分期付款供回来的,依我的记忆所及,每个月要付大约二十美元,是当时一笔不少的数目,一共供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整套书配有一个可以摆放24册书的专用书柜,以示尊贵。它印刷精美,装潢华贵,一整套摆放在厅堂里,的确「好有睇头」。有些人确是买它来提高身份,以示有知识的。对那时正在求学的我和弟妹来说,这套书却真的很有帮助,做功课、找资料、写报告经常会用上。这等于家里有个迷你的图书馆,省却很多到学校图书馆的时间。此后多年,它一直默默陪伴着我成长,每在我有需要时提供及时、适切的支援。
一九八二年,我回来香港工作。那时所带行李不多,但却把整套全书带了回来。这套书除了继续作为我家里各人在工作、学习上的良师益友之外,还有不少感情上的价值。
经常使用它的人,都会为它的精深渊博而惊叹,但又会为难以通读、吸收其中养分而兴叹。读《金融时报》那段报道才知道,竟然有人真的把它通读了。他叫A. J. Jacobs,为了写作 “Know-It-All”一书,竟然把全书由头读到尾。
报道还说到一个趣闻,说探险家Ernest Shackleton 到南极旅行,随身带去了全书有关他的事情的一本分册。后来在严寒难支时,这分册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把书一页一页撕下来烧火取暖。互联网就没有这个作用了。
我不知道这是否真的,还是为了维护全书印刷版的地位而杜撰出来的。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印刷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知识可以在网上迅速、广泛传播之下,不得不结束自己的使命了。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上网「滑浪」之后,最新的知识、资讯弹指可得,大家越来越惯于到网上搜寻要参考的东西,《大英百科全书》这类书籍难免受到冷落了。
我对家里的一套《大英百科全书》很有感情,但不可否认,我亦已很少使用它了。几年前,我和太太将二十四本书一本一本的包起来,毕竟几十年的书已经相当残旧,较为多用的几本亦已似有点破烂了。这套书现放在家里书房书架末端的顶层,确实不容易取来阅读,十足处于「退休状态」。
但我知道,到了某个时刻当我需要它时,它仍旧能给我必要的支援。它在我的心中仍存有一股令我感到舒适的信心。
2012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