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基建工地不同从前
日前,我视察了中环湾仔绕道工程的地盘。我关心的不仅是工程进展情况,还关心工地的福利设施。这两方面看似不相关,其实却有密切关系。
干诺道中/夏慤道/告士打道走廊现时的交通流量已经超出设计负荷,中环湾仔绕道是连接东区走廊的主干道,可望纾缓港岛的东西交通挤塞情况。主干道由中环林士街天桥接驳北角东区走廊,全长4.5公里。大部分为隧道,途经中环填海区、会展中心、湾仔货物装卸区、红隧港岛入口、铜锣湾避风塘,再连接东区走廊。工程在二零零九年年底动工,现正全速进行,到二零一七年年底前通车时,只要五分钟车程就可以从中环到北角东区走廊。
这不过是香港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众多基建工程之一。这些项目不会在这里罗列了,但可以不妨说说工程开支:零七至零八年度是205亿,本年度为584亿元,下年度料达623亿元,未来几年会增至超过700亿元。基建工程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既可促进经济活动,创造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又可以改善生活环境。
在积极推动基建之中,我们建造业人力正面临挑战。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工人技术水平偏低,二是工人年龄偏高。根据最新的数字,我们约30万建造业工人中,注册的熟练/半熟练技工不到四成。其中,四成在50岁以上,25岁以下的只有6%。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情况。
香港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型,即使在基建领域,先进科技的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吸引更多学历较高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
政府近年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为了加强培训和推广宣传,2010年拨款一亿元,今年再拨款二亿二千万。从这个月起,建造业培训计划的学员,每月有八千元津贴。这些课程很受欢迎,到四月底已经吸引一千三百余人参加,近六成在35岁以下。我们还与承建商合作,通过「先聘用、后培训」招聘新工人,又为资深工人提供进阶培训。
在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见到,业内文化正在改变。这从我日前参观的中环湾仔绕道工程的地盘中也可以见到。由路政署管理的其中四项工程合约,有两个获「新建工程公德地盘奖」和「杰出环境管理奖」。
这些工地与我们旧概念中的工地有很大的分别,虽然都离不开飞扬的尘土,但多了不少为工人设置的福利设施。在其中一个地盘,我见到有盖的运动场地、有盖的休息处、饮水设备、凉茶供应、洗濯设备、洗手间、浴室、储物柜、康乐设施。在另一个地盘,则备有盖的休息处、流动的有盖休息区、食堂、饮水设备、凉茶供应、洗手间、浴室,还有洗衣机、干衣处,在康乐室有飞镖、康乐棋等游戏设施。
我探访的其中一个地盘,甚至在下午茶时间,供应夏枯草和罗汉果凉茶,为同事解暑。这些设施可以使在炎炎夏日下工作的工人,得到较为舒适的休憩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地盘工作的队伍。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地盘开始运作至今录得零工伤,足见建筑从业人员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之下,经已培养出注意工业安全的文化,大大地消除了年青人加入建筑业的顾虑。
他们还努力加强和社区联系,成立了社区联络小组、设立工程网站、定期派发工程刊物,让公众透过不同渠道知道工程进展的最新资讯。这样的联系也可以让公众更了解基建工程现时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吸引年轻人加入建造业。
201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