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六管齐下增加房屋用地
在过去几年,为了应付房屋需求,配合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一直致力于开拓土地资源,并优化现时的土地供应策略。自2010年底起,我与多位同事一起,在「房屋用地供应督导小组」推动增加土地作房屋发展的工作。我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总结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希望集思广益,与大家一起讨论未来增加土地供应的方向和策略。
近年来,市民表达了「香港是我家」的讯息,大家都希望可以安居乐业。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土地供应,满足人口增长和家庭结构改变导致核心家庭数量增加对房屋和社区设施的需求,同时我们亦要建立土地储备以应付不时之需。
就整体策略而言,我们现正透过几个不同的方向,增加房屋土地供应。第一,我们选定可开拓土地供应的政策、第二,我们会监督及统筹所需基建,以确保房屋土地可以适时供应、第三,我们会透过跨部门协调,尽早释放房屋用地作发展。
具体而言,我们提出了「六管齐下」的策略,即是包括:(一)更改土地用途、(二)重建、(三)收地、(四)维港以外填海、(五)发展岩洞和(六)重用前石矿场。发展局较早时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公众参与,大部分市民普遍并不反对「六管齐下」的策略。
我们了解市民对在维港以外填海的意见纷纭,在个别选址的表现尤为强烈。我们希望强调,今年一月公布的二十五个可考虑填海地点并不是已落实的填海选址。在往后进行技术研究和选址时,我们会注意对环境和社区影响的准则。我们会总结首阶段的谘询结果,并提出数个进一步考虑的填海及岩洞发展的选址,展开下一阶段的公众谘询。
除了探讨在维港以外填海及发展岩洞,我们在释放工业用地方面亦取得一定的进展。现时全港约有60公顷工业用地可以改作为非工业用地,当中半数可以转变为住宅用途。这些位于荃湾、火炭、大角咀和元朗等地的工业用地,正进行相关分区计划大纲图的修订工作,当中五幅属政府土地的工业用地,有一幅已经纳入2012-13年度的勾地表,其余四幅将交予香港房屋委员会作公共房屋和新居屋发展。
至于属于私人土地的工业用地,其发展时间表须由市场决定。不过,我在今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已经宣布,我们会邀请市建局以「先导计划」形式重建工厦。我期待市建局在未来一两年内,可以推行有关计划。与此同时,我们会研究措施,便利位处工业区的土地作房屋发展。
地尽其用是增加供应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正检讨一些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的「绿化地带」,初步建议可将15幅「绿化地带」的土地作住宅用途。在改划土地用途时,我们会按既定程序进行公众谘询,预计今年内完成第二阶段的检讨工作。
此外,我们检讨「政府、机构或社区」(G/IC用地)的工作亦已完成,建议改划36幅用地作住宅用途。我们计划先就有关计划谘询区议会,然后在更改土地用途时,按既定的城规程序,进行公众谘询。
收地方面的工作亦按计划进行。较大型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包括关于新界东北及洪水桥新发展区和东涌新市镇余下发展的可行性,亦顺利进行。其中,新界东北新发展区规划及工程研究,预计可在2013年完成,并最早可在2018年开始提供土地供房屋发展,单是这个计划的可供发展面积已约达530公顷。在利用石矿场方面,安达臣道石矿场及前茶果岭高岭土矿场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工作,亦按计划进行。
我们亦会继续利用铁路沿线的物业发展潜力,除了较早前成功招标的西铁南昌站和荃湾西站五区(城畔)外,在2012/13年度,多个西铁物业发展项目,例如荃湾西站五区(湾畔)、荃湾西站六区、朗屏站(北)和朗屏站(南),亦将陆续招标。我们与港铁公司认为,西铁元朗锦上路站和八乡车厂及附近一带的乡郊土地,都是极佳的房屋用地,希望可以尽快推出市场,有关计划同时亦可带动当区的发展。
总的来说,以上「六管齐下」的策略,在短期而言,可以释放约150公顷的土地,用以兴建房屋方面的发展。中长期而言,政府正进行涉及面积达2,400公顷的土地研究和检讨。这些土地都可以为我们大量增加房屋的供应。
土地是一切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根本,而土地供应紧张,亦是造成社会经济矛盾的原因之一。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尽力增加土地供应,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我相信,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优化,才可更有效的回应市民安居乐业的诉求。
2012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