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稳定住宅土地供应(一)

住屋问题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基础。近年,楼价、租金上升,增加了市民的负担。特区政府过去两年积极推行适当措施,确保楼市可以健康平稳发展,尤其是增加土地供应。现正施工中的私人住宅单位达53 000个,超过过去十年的平均数;而在未来数年,我们预计公营租住房屋及资助出售单位的建屋量,将会超过六万个。这些公、私营单位将在未来数年陆续落成,相信有助平衡短期供求的情况。

规划署同事向我介绍改划工业用地的情况

我们会继续稳定住宅土地供应的工作,不会松懈。在过去两年,我统筹相关的政策局和部门,通过不同策略,物色更多住宅土地,以稳定土地供应,并建立长期土地储备。目前,我们进行相关研究的土地约有2 500公顷,大约是香港已发展土地的十分之一。

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是释放工业用地,改为住宅用途。由于香港经济转型,工厂大厦的需求下降,部份工厦区交通方便,正是理想的住宅选址。最近,我视察过的一幅土地便是一例。该土地位于荃湾沙咀道,前身是工厂大厦,已经完成更改土地用途。房委会将会用这幅土地兴建三幢居屋,提供860个单位,预计在2016年落成。

上址四周除了一个私人屋苑外,还有多幢工厂大厦。相信有更多住宅大厦落成,有助催化附近工厦改建为住宅。把使用率偏低的工业区改为发展住宅区,可以达到多赢:住宅用地的供应得到增加,工厂大厦的业主可望得到较佳的经济回报,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可以得到改善。例如,房委会会在上址兴建居屋时,会一并兴建公众休憩设施和长者设施。

另一个重要的住宅土地来源是铁路站上盖和附近的土地。铁路是环保的集体运输工具,把铁路和住宅区妥善结合,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大大减少居民对路面交通的依赖,减少交通挤塞和空气污染,缔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现时,在多个铁路站附近仍有不少土地,可以发展住宅物业。例如:在荃湾西站附近的多幅土地,合共可以提供约6 000个单位(部分正在兴建)。

香港地少人多,高楼大厦密度甚高,当政府提出在某一幅土地兴建住宅,附近的居民往往会担心新建的大厦会否成为屏风楼、阻挡景观、影响空气流通等。居民这些担心,我是明白和理解的。因此,我们会充分与有关的居民磋商,尽力照顾大家的关注。

然而,香港山多平地少,土地资源珍贵,政府实在须要平衡多方面的考虑,充分运用合适的土地兴建住宅,有时未必能完全顾及所有附近居民的诉求。为了可以持续地满足不同阶层市民的住屋需要,这些取舍是必要的,希望大家体谅。

2012年8月5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