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不一样的CV

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我花了相当篇幅介绍政府优化人力的策略与方案。有劳工界的朋友之后向我表示,支持政府投放更多资源提升人力结构,让本地的劳动力,特别是我们的年轻一代有机会好好装备,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行政长官提出大力发展航运业,政府未来将会着力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表示,政府会着力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推动航运业成为未来重点产业。配合这个方向,我在预算案提出投放一亿元成立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吸引青年人接受训练,投身航运业,为航运业界累积具备活力的人才库。

七、八十年代,香港海上运输相当繁盛,「行船」是不少男士的热门行业之一。由于当时轮船设备落后,船上的工作环境欠佳,危险性较高,即使待遇优越,亦难吸引年轻人入行。不过,今天远洋轮船的设备已大大提升,工作环境远胜从前,同样地,船上不同岗位,亦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待遇固然亦有所提升。当然,船上工作环境可能是相对枯燥,不可能随时跟家人朋友见面,亦没有丰富的娱乐节目,但有机会到世界不同角落走走,看看旅游景点以外的风土人情,对年轻人而言,我认为很有吸引力。

有人以为,投身海运等如「做一世」船长、水手,培训前线海运人才对香港发展航运中心亦没有很大帮助,这是对航运业整体结构的不理解。无论是船只买卖、租贷,或者是涉及船务的讼裁或其他法律事务,都需要专门的海事知识,不少跨国律师行的海事法律师或讼裁员,本身就有很丰富的航海经验。广阔的海洋,不单只可以承载大轮小船,更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机会。

无可否认,社会大众对不同行业会有一些定见。「中环价值」在香港根深蒂固,年轻人和他们的家长自然较少思考核心商业区以外的发展机会,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如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教育宣传,慢慢让大众接受「行行出状元」可以有十分开阔的定义。

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修建筑,当然曾渴望能够「学以致用」,当个建筑师。大学暑假期间,我和同学都有做暑期工,但我们当年的选择,不像今天的年轻人专选择著名企业,为自己打造一份亮丽的履历(CV),反而选一些较另类的工作,有人在波士顿的餐厅「企枱」(当时侍应的俗称),有人在生物系的实验室喂养大群猴子,亦有人到纽约开的士,我就去了地盘做建筑工人。

我们有这些选择,一方面因为收入可观。建筑工人的薪水是当时美国最低工资的五倍。另一方面,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希望有一些不同的生活体验。我还记得在地盘为楼盘做室内装修,要将一块块3/4寸厚,4呎阔8呎长,约重70磅的石膏板由地面一层一层爬楼梯搬到楼上,「大只佬」同事每次能搬两块,整天搬运都毋需休息,我出尽气力却只能一次搬动一块,故每次他们工作完毕在天台一边喝啤酒听音乐,我都还未搬完!

毕业后,我曾经在波士顿一所老人中心打工,工作包括洗地、送饭、填申请表,还跟同事一起建造一间诊所,名副其实「专业打杂」,后来机缘巧合转到一间学校教书,更有机会参与课程发展工作,直至后来返港加入政府‥‥这张古怪的CV,与我后来作为政务官多姿多彩的工作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些经历,让我有机会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我认为绝不差于大企业的工作经验。

要向年轻人介绍有前景的新行业,宣传功夫不可少。我留意到近年本地电视台拍摄过有关飞机师的电视剧,颇受观众欢迎,其实船员的生活亦可以很有戏剧性,海上有台风、海盗,又有鲸鱼、海豚作伴,还有世界上不同的码头作为场景,若有制作人找木村拓哉或刘德华演一个英气船员,相信会颇受欢迎,或许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也不一定。

2013年3月1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