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一起实现普选(二)
上周一,我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向议员简介了香港的最新经济情况。总括而言,今年经济的情况不及我在年初时乐观,若出口未能恢复增长,零售持续疲弱,地缘政治继续恶化,我会考虑在八月份发表半年经济报告时,下调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
世银因应美国恶劣的首季天气、中国深化经济改革、乌克兰局势等因素,把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3.2%下调至2.8%。我估计世银的修订预测,还未反映急剧恶化的伊拉克局势。过去数年,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政变和内战,有独裁者倒台,也有民选政府被推翻。动荡的地缘政治局势,拖累了环球经济复苏进度。
根据世银预测,亚洲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亚洲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的动力所在。但是,我认为这个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只能迂回前进。2008年金融风暴后,发达国家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外交角力却有加剧迹象,形成偏向紧张的国际政治环境,香港作为细小的外向型经济体,必然会受到影响。
国际间的政治与经济角力,香港市民较少关注,在上周一会议上,议员的提问也主要围绕自由行与旅游业的发展。
我注意到社会最近热烈讨论自由行对各方面的影响。在过去两个星期,不同的意见已经基本上得到全面陈述,各方应该都理解彼此立场,虽然未达共识,但总算有了讨论基础。
所有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任何政策必然都有利弊,分别只是多与少,自由行政策亦不会例外,公众抱有不同意见亦理所当然。
就经济影响方面,我希望多作一些陈述。有意见认为,香港经济过去十年过度倚赖自由行,特别是旅游和零售业,整个生态的演变对市民生活构成了负面影响。有人更加提出,香港经济应该减少对国家的倚赖云云。
的而且确,自由行对于旅游业和零售业有其重要性。但若说我们的经济过度倚赖自由行旅客,则略有夸大之嫌,与事实不符。访港旅客对本地经济贡献每年约800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约为3.9%,当中已包括酒店、餐饮、运输、零售等行业,故自由行旅客的经济贡献,必然低于此数,数目属大属小见仁见智,但肯定称不上为「倚赖」。相比之下,我们必须承认,访港旅客为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提供了约为22万个职位,占总就业人口6%,当中很多是低技术职位。
至于香港经济「过度倚赖」内地的说法,我认为完全漠视了香港过去半个世纪经济发展的轨迹与历史。事实上,香港的经济与国家的发展一直息息相关。战后以来,香港已经是内地通往世界的窗口。七十年代末,内地落实改革开放,香港工业北移,及后内地加大改革力度,香港在内地的参与,由珠三角扩展到全国,逐步成为各省的最主要投资者,产业种类亦由工业生产,扩展至金融业和各类专业服务业。踏入廿一世纪,香港在国际金融方面的优势,使我们能深入参与国家的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过程。
回顾这段历史,在两地经济融合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可以看见对方担当的重要角色。两地经济从来不是一种「谁倚赖谁」的关系,而是双方基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双向利用对方优势、丰富本身不足的互惠关系。这种优势互补的互利关系,在回归之前已然存在,在回归之后更加紧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周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就「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情况,作出了很详尽的陈述。白皮书推出后,社会舆论有相当大的回响。有意见认为,「白皮书」反映国家高度重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情况,肯定香港在国家的未来发展中,仍然保持重要的角色。
另一些意见,则担心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成功落实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司法独立」有所动摇,反映中央收紧对香港的管治。我认为这种疑虑可以理解,因为这些都是香港人珍惜和重视的核心价值,也是香港维持安定繁荣的基石。但我认同「白皮书」主要是因为过去少数人士对《基本法》有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中央才有需要作出全面陈述,并非就香港政策作出调整。
不同观点能够得到全面陈述,是寻找共识的第一步。若连这一步亦无法实践,自然也不可能有任何共识。要进一步达至双赢,彼此都必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关注。
以两地金融合作为例,我们不难理解在推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必须考虑国家金融安全和利益,审慎行事,防止国际金融大鳄和背后的利益集团有机可乘,令国家经济和国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我们理解到中央这方面的关注,香港过去就一直为国家金融改革提供了一道防火墙,让改革能够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下进行,香港亦从中得益。
过去一段时间,香港各界就政改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案,具体细节不一,但总体而言都是朝着民主化的方向迈进。无论最终的步伐如何,香港的管治都必然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一个改变不单只关系香港本身,对于国家整体而言,亦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央在这个问题上从国家及香港的利益出发,以清晰、直接的方法表达国家的立场,我认为是适当的,对于寻找一个中央和香港市民都认同的政改方案,也是一个重要基础。
香港正处于实现普选的重要关口,我相信当大家都能够全面陈述自己的观点,彼此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关注,必定可以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一起实现普选。
2014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