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星洲之行
上星期三至五,我到新加坡访问两天,拜访了总理李显龙、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尚达曼、淡马锡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长何晶等多位高层官员,我非常感谢他们高规格的接待。
很多人只看到香港和新加坡间竞争的一面,未必留意到两地皆是对方的主要贸易伙伴,商易合作范围广泛;两地民众交流非常频繁,每天有50多班航机穿梭港新两个城市。其实两地也面对不少共同问题,不时互相参考对方的政策。例如:在应对楼市泡沫风险方面,我们推出特别印花税后,新加坡也引入同样的税项;我们推出买家印花税前,也有借镜新加坡类似的措施。两地的金管局也推出多轮相似的逆周期措施,防止楼市信贷过度膨胀。
另一个两地同样面对的问题,是人口老化带来的公共财政压力。和我们一样,新加坡现时的财政非常稳健,但整体人口也有老化的趋势。新加坡政府也居安思危,意识到未来经济难以持续高速增长,人口老化、医疗开支上升难以逆转,对长远财政收支造成沉重的影响。新加坡政府已经开始为此作出绸缪,副总理尚达曼更在今年国会辩论财政预算时,引述我指香港可能在七至十年间出现结构性财赤,指出两地皆面对同样的挑战,须要考虑如何增加收入,以应付社会服务和基础建设开支的增长。
我在过去几个月,一直提醒大家,如果政府的开支增长,持续地高于收入增长,必然会出现结构性财赤,这是简单不过的数学常识。过去几年高速的开支增长,不可能长期维持,必须减速,否则开支最终会持续超过收入,出现结构性财赤。这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近日致函各政策局和部门的背景和考虑。我要强调,政府并不是要「闩水喉」或减开支,政府整体的开支仍然会继续增加,只是增加得慢一点。我们要求部门节省1%的开支,是希望鼓励部门检视手上工作的优次,看看那些工作已经不合时宜,可以取消,那些可以进行整合,提升效率。节省下来的资源,将由中央重新分配,推动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新政策和新服务。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今年的经济增长较预期逊色,加上过去两年推出的新服务的全年开支,将全面反映在2015-16及以后财政年度的开支预算,未来一段时间可供各部门申请的「新钱」十分有限,所以我们暂停接受部门增加经常开支的申请,把有限的「新钱」用以推动整个政府最重要的优先项目,即会纳入来年《施政报告》的新项目。政策局和部门仍然须要提交《施政报告》项目的建议,供行政长官考虑,所以不存在「由下而上」变成「由上而下」的情况。将纳入《施政报告》的新项目如需要「新钱」,我们会邀请相关政策局提交申请和详细理据,才决定是否批出「新钱」。
这次新加坡之行的另一项工作,是推动香港和东盟十国的经贸合作,争取东盟商界支持《香港−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我们和东盟代表在上月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工作,标志着香港加强与东盟十国经济伙伴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东盟总人口超过六亿,拥有丰厚天然和人力资源。东盟整体是香港的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达7,500亿港元。东盟亦是香港第四大服务贸易伙伴,双边服务贸易额达1,100亿港元。香港不少制造业商家已经在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开设厂房,最近更锐意在缅甸寻求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东盟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其不断扩大的中产人口成为重要的消费市场,为香港企业提供大量商机。同时,不少东盟国家企业亦在港投资,双方一直保持互惠互利的关系。
我认为《香港-东盟自贸协定》会进一步促进两地的双向贸易及投资,带动相关服务,如金融、贸易、物流、航运服务以及各种专业服务的需求。此外,部份东盟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发展经济、提升产业及兴建基础设施,香港作为区域融资平台,可为这些国家提供融资及顾问服务,带动区内的投资流动。东盟国家的投资者及企业,亦可利用香港与内地的CEPA的优惠开放措施,与香港公司合作,打入内地市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香港年轻一代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适应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将越来越重要。香港驻新加坡经贸办事处发起香港大学生东盟实习计划,为香港大学生提供在东盟实习的机会,希望可扩阔香港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东盟不同国家的认识。我很高兴可以在新加坡主持这个实习计划的启动仪式,并和部份参加同学交流。他们都认为从在东盟实习中,得到不少宝贵的经验,也扩阔了未来个人发展的空间。来年有兴趣参加的同学,可以留意香港驻新加坡经贸办事处的网站(http://www.hketosin.gov.hk/internship/index.shtml)和各院校的公告。
2014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