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解放思想
|
早前在会展举行的邓小平纪念展,邀请了邓林(右一)和邓榕(左一)两位邓小平后人参与主礼,邓林女士于演辞中表达了父亲生前对香港的感情。 |
8月22日是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110岁冥寿, 21日,我出席了在湾仔会展举行的邓小平纪念展,有幸与邓公两位女儿邓林、邓榕女士见面,参观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保存的珍贵历史图片,吸引我在过去两星期,重温了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曲折人生和丰富精神遗产,阅读了不少评论文章,有了一些思考和反省。
过去一个月,内地纪念邓小平的活动很热闹,除了官方的宣传和纪念活动,民间亦有不少回顾和评论,资料和观点都十分丰富,当然还有中港媒体最近议论纷纷的剧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网上可以免费收看,我看了一些片段,制作相当认真)。相比之下,香港媒体的反应就较为平静,这当然与近日香港社会焦点放在政治问题有关。两地之间的一热一冷,也可算是「一国两制」的另一种体现吧。
邓林女士在仪式上说,她父亲晚年经常阅读有关香港的消息和新闻报道,「连香港的地图也一直放在案头」。她回忆在1984年,父亲曾趁视察深圳,从文锦渡口岸的边防小楼窗口眺望香港,在1992年,又曾在皇岗口岸隔着深圳河远眺香港,「久久不愿离去」。
|
前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带领全场人士向邓小平的塑像献花和鞠躬。 |
邓林说,邓公对香港感情深厚,一直梦想能够在九七回归后,来香港走一走,看一看,曾说过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就是坐着轮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钟也好。」可惜邓公最后未能如愿,的确叫人感到非常遗撼。
邓小平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旗手,正如邓林所说,「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是邓小平开创中国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思考香港回归,不能抽空于国家过去卅年的改革开放发展进程。回归十七年,我们再次面临一个关键时候,国家亦进入了深化改革的重要关头,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创始人,他生前的智慧,我们在今时今日仍然有参考价值。
内地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早前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是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这个题目和文中的观点,在内地引起了一些讨论。胡舒立说,邓小平思想最宝贵的精华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认同她的观点。
经历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艰难时间,社会和国家经济处于危急边缘,邓小平果断终结了「阶级斗争为纲」,引领国家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从社会实际情况和人民的需要出发,实事求是。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情况,这的确是「解放思想」的范例,亦显示出从政者的勇气。到后来,他在八十年代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落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在九十年代的南巡讲话等等,都可看见邓小平破格思维的鲜明性格。
内地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赞扬邓小平:「(他)比我们所有人都站得高……看到了中国根本问题在哪里。」要了解问题根本,的确要站得高,才能顾全大局,才能找出解决办法。此时此刻,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邓公的智慧当然非常具参考价值。处于政制改革关键时刻的香港,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相信亦是香港人一同思考政制出路的起点。要实践「解放思想」,第一步是不要被固有的思考模式束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尝试将眼前的「零和游戏」扭转,变成「双赢」。
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我认为是香港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
2014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