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身在澳洲
执笔之时,我正在景色怡人的澳洲布里斯班,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与二十国首脑和代表团一同到达布里斯班的,还有一股逼人热浪,昨天布里斯班气温35度,预测今日下午更会高达40度,配合G20热烈的讨论,可说是非常「应景」。
G20的成员代表了全球八成的GDP和三分之二人口,对于环球经济举足轻重。第一次G20峰会,是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这次布里斯班峰会,已是第九次。中央政府一直同意香港特区派出代表,以中国代表团成员身分参加G20峰会,让我们更了解国际最新政治和经济形势。香港能够参与这些重要国际平台,对维持香港的独特地位,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感谢国家对香港一直的支持和关心。
国际金融风暴爆发六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缓慢,不少经济体的就业情况也不理想。IMF已将2014及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调低,并警告环球经济有陷入长时间「低增长」和难以持续改善就业的风险。为此,G20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今年2月,承诺要在2018年年底前,将全球经济增长在IMF预测的基础上提高2%。这是挑战性极高的目标,各成员国提出不少促进贸易、增加投资基建、创造职位等措施,如果成功落实,可望令全球经济获得2.1%的额外增长。是次峰会公布的《布里斯班行动纲领》便包含了问责框架(Growth Strategy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以监察成员国实施刺激经济政策的成效。
会议另一课题是基础设施建设。各国都意识到,要寻求更高、更优质的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重要。在促进基建投资方面,今年国际间有不少新的举措。例如,世界银行与私人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lobal Infrastructure Facility)和中国在APEC平台上建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希望提供资金援助,加快基建,推动经济增长。澳洲也在是次G20会议上,建议设立全球基础设施资源库(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让各国分享基建投资的经验。作爲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也是不少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募集资金和管理资产的地方。相信我们成熟的金融市场,完善的金融基建,以及大量的专业人才,能为各国基建投资出一分力。
金融改革是过去六年G20峰会的重点课题。现时大部分改革方案,均已敲定,未来的重点是确保有效实施这些改革方案。香港一直支持国际金融改革,积极参与各项改革措施的讨论。我们会确保本地法规的符合国际标准。G20峰会今天早上正在讨论国际税务合作的事宜。正如我在九月二十一日的网志指出,特区政府支持国际交换金融帐户资料的新标准。我们已经开始相关工作,希望有关法案可以在2016年得到立法会通过,赶及在2018年底进行首次自动资料交换,以履行相关国际义务。
国与国之间充满着各种矛盾,尚且可以理性商讨,互相尊重对方的关注,务实地达成互惠的协议。我相信市民间对政改、占领行动的不同意见,也可以通过理性、务实的讨论,达到共识。例如对法治的讨论,社会上开始有一些共识,明白守法不是法治的全部,但守法是法治的重要部份。要把非法行为辩解为不破坏法治,即使不是不可能,也需要极高的门槛,犯法后自首显然并不足够。违反法院禁制令,更是直接冲击法治的核心,绝不应该。
示威者以公民抗命作为占领行动的道德理据。我没有作过深入研究,但我认识广为称颂的近代公民抗命例子,如甘地和曼德拉,都是靠自我牺牲为感召,不是靠影响其他市民生活和利益,作为向政府施压的筹码。示威者声称占领行动的目标是要争取民主。示威者当然有权利表达对人大常委决定的不满,但否决方案令数百万市民失去选举行政长官的权利,与争取民主背道而驰。示威者有否顾及其他市民的权利、有否听听他们的意见呢?
占领行动已经五十天,是时候回归理性。如果示威者真的相信他们所争取的是正确的目标,他们应该停止占领行动,否则只会失去道德高地。他们应该先用理据说服其他香港市民,特区政府肯定会如实向中央政府反映香港的民情。
2014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