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从AFF说起
星期一,我出席了亚洲金融论坛(AFF),也与多位专程来港的政商学界重量级嘉宾会面。不经不觉,今年已经是第八届AFF,两日的论坛有超过2600名参加者和接近100名讲者出席。
第一届AFF在2007年9月举行,是回归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当时有800多人参加,讲者不足30位。其后,AFF不断发展,2011年起增加配对环节,让参加者有更多交流,发掘合作伙伴。由于AFF已成为金融界的盛事,精英云集,吸引更多相关活动在AFF前后举办,演变成国际金融周,发挥协同效益,也令AFF更有号召力。去年的国际金融周,为期五日,有十个活动,共3400人参加。今年长达七日的国际金融周,更有15个活动。
从AFF到国际金融周,我们看到一个成功的论坛没有「食老本」,而是在已有的优势上,不断加入新元素,扩大优势,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我们的四大支柱产业也是一样,不断朝高增值方向发展。同是金融业、物流业,与十多年前比较,高增值业务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个过程中,业界内部难免会有新陈代谢、汰弱留强,但业界整体的竞争力却更加巩固。
各行业除了不断自我优化、扩大优势外,开拓新市场也是维持经济动力的重点。习近平主席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思,简称「一带一路」,希望建立两条贯穿欧亚大陆的经济合作走廊,促进沿途国家融合发展。除了修桥筑路、铁路、港口等硬件上的连接外,「一带一路」构思还希望加强各国在制度规管、人民交往等各方面的合作,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提升彼此的竞争力,令国际分工更明确。
粗略计算,「一带一路」途经的国家,占全球人口、生产总值达三、四成的规模,是个庞大的供应力量和消费市场,有助我们推动市场多元化,减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这些经济体大部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与香港的先进服务业,有很大的互补性。而且我们可以预期,沿途国家和内地的经济和贸易联系,必然会更加密切。我相信香港的贸易物流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将可以担当积极的角色。我们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推展工作,为业界创造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批评我又只顾传统支柱产业,不支持新产业。我不同意这种批评,我们过去做了很多工作,支持科技及创意产业,而这些产业也有不错的增长。但大家须要明白,新产业的基数小,要发展成支柱产业的规模,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一个新产业今天占我们的生产总值0.1%,相当于20亿元的规模,其实也不算太小,假设未来20年以20%的速度增长,而其他99.9%的产业每年平均有3%增长,20年后这个新产业也只占生产总值2%,与今天的支柱产业仍有相当距离。事实上,我们的支柱产业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结合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机遇,才有今天的规模。
不论如何,我支持产业多元化的方向,尤其是科技和创意产业,让市民特别是年青一代有更多就业选择。我相信 第三代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的理论,人类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渴望,这份渴望可以激发自我推动力。把这个理论放到经济层面,如果我们可以营造环境,让更多市民可以有机会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创意作品,转化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激发他们的自我推动力。把这些个人自我推动力结合起来,更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我相信我未能说服批评我的朋友撤回批评,但我们在推动产业多元化上,仍有很大的空间达成共识,无损大家衷诚合作。不同的意见、甚至互相批评,有时的确可以帮助大家对事情有更清楚的了解,减少彼此的盲点,有助最终达成共识或妥协。但没完没了的批评和「反批评」,只会令社会裹足不前,只有共识才能令大家携手迈步向前。有建设性的批评,是手段,不是目标。
2015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