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创新时代

上周四,关系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五中全会终于在北京闭幕,中央就「十三五」规划发表了新闻公布。执笔之时,完整的「十三五」规划文本仍有待发布,但凭着接近六千字的公布,我们也能基本掌握「十三五」规划的框架。

整份文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投资者随即追捧所谓「二胎概念股」。在「两孩政策」之外,公布中最重要的信息,正如不少评论指出,应该就是「创新」。

有传媒非常细心,点算了「创新」一词在整份公告中总共出现了59次。事实上,文件提出的五个发展理念之中(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用),「创新」排在首位,牵涉的范围亦非常广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域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若从当前中国的形势理解,选择创新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并不是空泛的政治口号,相反,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在网上读到一篇内地学者的评论文章,提出「十三五」这五年间,国家的发展有机会遭遇瓶颈,有需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观点颇有启发性。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经过高速经济增长,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后出现停滞,基于劳动成本上涨和产业未能升级转型等因素,令原有的增长模式失效,在贸易出口方面再难与人工成本较低的经济体竞争,同时亦未能攀上先进经济体的高技术水平,令经济发展长久卡在中等收入层次,部份南美洲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就曾出现类似情况。

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多管齐下: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提高生产力;开拓市场,优化贸易;增加在基建、教育、科研的投资,鼓励创意创新,提高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每一个环节都与政府的宏观政策有直接关系。文章提出,对中国来说,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要将目前经济增长依赖廉价发展要素的密集投入(例如劳动力、土地、资本、资源),转化为提升发展要素的效率,朝高增值、高端技术发展,达至「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造新供给」和「释放新需求」(所谓「新供给」和「新需求」,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智能电话,它的出现带动一连串的「新供给」,释放出庞大的「新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容易理解创新对当前中国的重要性。

其实,除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当前面对的转变和挑战不单只多,而且非常复杂 ,例如人口高龄化将进入「深水区」、产业转型令劳动力出现新需求、环球市场需求放缓,拖慢外贸增长,以至贫穷、粮食、教育、环保、卫生、市场制度、社会保障、政府管治、外交关系、地缘政治等等,凡此种种,我们都可以从「十三五」规划的内容,理解国家的相关对策,和未来五年的施政重点。我鼓励大家,特别是商界朋友深入了解它们,尝试从中领略国家下一轮的发展方向,从中寻找商机。

相信大家还记得,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以独立篇章交代香港和澳门特区发展。今次的公布亦提及港澳在国家发展的定位,要「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回顾多年来香港和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互动,香港一直凭着我们与世界接轨的优良市场制度,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为例,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就充份扮演了防火墙和试验田的角色。我期望香港在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中,能够继续利用我们「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透过与内地的优势互补,持续创造互惠共赢。

中央为「十三五」规划定下在202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要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有学者已经推算,要成功达标,国家在2016至2020年间,平均要实现实际经济增长6.5%。在环球经济低迷,下行压力持续的大环境下,要成功达标殊非容易,不过,我相信国家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魄力去推动整个规划,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5年11月1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