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中国机会
在过去个多星期,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在北京举行。其中一个重点环节当然是李克强总理在人大会议上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环球经济举足轻重,这份报告自然引起中外关注。
今年环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各地都面对下行压力,中国也不例外。总理李克强在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他将今年内地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5%至7%区间。面对经济放缓,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稳住增长。今年国家采用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赤字预算增加至2.18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协助它们应对经济环境转差。
在经济结构改革方面,国家会继续推动将生产模式从劳动密集转向高增值、高科技发展。这也是国际大势所趋。内地经济的三头马车,即「投资」、「出口」和「消费」,当中「消费」最具增长潜力。内地中产阶层不断增加,对高质、创新和先进的产品需求庞大。高增值的产品除了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更重要是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工作报告中另一个较多人谈论的热门词语就是「供给侧改革」。简单来说,不同于以往侧重刺激需求来推动经济,今后的改革将在供应层面进行,透过减少产能过剩、化解房产库存、防范金融杠杆以及降低企业成本,清除各种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到要鼓励创新,发展「新经济」,重点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我在新一份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到香港正面对「新经济秩序」,也是希望透过措施推动创新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发展金融科技和创意产业等香港有优势的产业,作为香港增长的新引擎,帮助我们保持竞争力。
在两会举行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其理据是忧虑中国财政状况恶化、外汇储备持续下降,以及改革成效不彰,导致债务急升。不过我认为,经济下行风险不是中国独有,全球许多先进经济体至今也只能够以非常缓慢的步伐复苏,更有部分新兴经济体陷入衰退。事实上,尽管中国二月份进出口数据按年有明显跌幅,但其实全球经济低迷,大部份国家及地区都面临需求疲弱、出口下滑的问题。根据商务部去年底的数据,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其实保持上升势头,说明中国产品相对其他国家仍然具有竞争力。过去几年,内地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三分一。我相信内地仍将是维持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动力。
穆迪昨天也将香港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转为「负面」,主要是由于本港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内地经济所面对的风险,也可能为本港经济和金融系统构成负面影响。这点我实在难以理解和认同。香港的经济基础良好,也拥有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银行系统稳健,而且政府财政健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月公布的评估报告亦认同香港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可以令香港经济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
香港与内地经济一直唇齿相依,关系密切。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厂家北移至珠三角一带,将生产技术、资金和管理人才引入内地,推动内地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香港亦把握内地发展的契机,转型成为内地连接世界市场的重要桥梁,逐渐建立起今天国际商贸、物流、航运、金融和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
回归以来,香港一直按照「一国两制」原则和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而内地经济发展一直为香港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内地经济结构的改变,由投资转变为消费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亦会带动内地对服务业的需求上升,为香港这类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创造新的商机。因此我深信香港当前面对的绝不是中国风险,而是中国机会。
2016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