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随笔
海南博鳌之旅
执笔之际,我正身处海南,跟行政长官和其他政府同事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这是我首次参加这个有十六年历史的国际论坛,也是我上任财政司司长以来第一次外访。
博鳌亚洲论坛于2001年正式成立,目标是深化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推进亚洲国家共同发展。论坛从2002年开始,每年定期在海南博鳌召开年会,多年以来得到亚洲以至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今年论坛的主题是「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大会特别举行了一个题为「全球化与自由贸易︰香港经验与视角」的子论坛,邀请行政长官发表主题演说,也邀请我作为该论坛讨论环节的其中一位嘉宾。
香港虽然是小型的经济体,但按贸易总值计算是全球第八大贸易实体。贸易及物流业是香港经济的主要支柱,贡献本地生产总值达22%,聘用75万人。去年香港对外商品贸易总值约七万六千亿元,比十年前增加达50%,可见自由贸易对香港极为重要。
近年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情绪有升温迹象,个别经济体开始提出甚至实行贸易保护措施,全球经济正面临复杂多变的挑战。在这个不明朗的大环境下,香港作为小型、全面开放、缺乏天然资源,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更应坚守自由贸易的信念。
在我参与的子论坛上,其中一个焦点是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的存在价值和效用。香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的创始会员,一直坚守开放、自由的多边贸易政策。我不会否认,世贸组织(WTO)组织庞大(共有164个成员),基于各成员之间的发展水平、经济规模、相对优势和所面对的问题等均不尽相同,因此要就贸易谈判达成共识愈来愈困难,近年讨论的进展更令人失望。但我相信,世贸组织下的多边贸易体制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一套公开、稳定和以规则为本的制度,成员不论经济规模大小,都一视同仁,因此对香港而言,它仍是解决贸易争议和保障自由贸易制度的最有效的平台,也是香港经济活力背后的强大依靠。
与此同时,我们亦注意到不同经济体加入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FTA)和区域贸易协议(RTA)已成为主要趋势。因此香港也应该更加弹性和灵活地利用双边和其他多边贸易协议,保障和推展我们的贸易利益。正如我在论坛上指出,特区政府会继续努力和贸易伙伴商谈自贸协定与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投资协定) ,以扩大市场和突破一些市场准入的限制。到目前为止,香港与中国内地、新西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即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和智利缔结了共四项自由贸易协定,而与东盟的相关谈判也已进入最后阶段。此外,为了更好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机遇,我们亦分别与格鲁吉亚和马尔代夫展开了自贸协定的谈判。在投资协定方面,我们分别跟加拿大和智利的协定已于去年生效,令有关协定增至十九份。早前我们与墨西哥草签了有关的协议;今年我们亦会跟进与伊朗和俄罗斯的谈判。
香港要保持经济活力,必须继续开放市场,让国际资金、企业、人才能够自由进出。不少人都会认同,香港其中一项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在『一国两制』之下高度国际化的自由营商环境,可以包容和吸引不同文化和背景的投资者和资金前来找寻商机。在我出发往海南的前一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公布接纳香港的加入申请。亚投行是推动基建发展的重要机构,为亚洲区内的基础设施发展和互联互通提供财政支持。香港成为会员后,可以更好地参与亚投行的基建项目。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由现在到2020年期间,亚洲地区发展基建的资金需求每年高达八千亿美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和网络,以及大量在不同范畴具国际经验和视野的专业人才,包括金融、会计、法律、测量、建筑、工程、管理等多个界别,将会有大展拳脚的新机遇。
2017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