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司长随笔

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 (上篇)

今年2018年是国家推行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蓦然回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四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自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段发展史在中国,以至全世界,都是一件大事。新年伊始,值得趁此机会,回顾一下国家所走过的这段不平凡的改革开放道路,如何写下辉煌的一页,取得骄人的经济成就,而香港又如何从中助力,并乘势转型,从中得益;尤其重要的是要借鉴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作出部署。

单从以下经济数字,我们就可略窥中国经济增长在过去四十年间,是多么惊人:

一)内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爆炸性的高速增长,到2017年已经超过80万亿人民币(约1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5%),过去39年来,每年平均增长约9.5%,过去五年内地增长对世界经济贡献一直超逾30%,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器;

二)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总额猛增178倍,今年世界贸易复苏强劲,内地很大机会再次跃升为世界最大贸易经济体;

三)城镇化比率拾级而上(由18%上升至57%),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只有约200美元上升至现时超过8,000美元;农村贫困率亦由改革开放初期的97.5%,锐减至最近的4.5%;

四)外汇储备达3.1万亿美元。

可以说,跟四十年前相比,今天内地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及金融政策有甚么变化,对全球股市、债市以至商品市场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香港在过去四十年,一直以自己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为改革开放出力,并从中得益,也乘势转型,由七、八十年代的制造业中心,发展成为今日的国际大都会,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的人均生产总值由约3,900美元,显著增加到约44,000美元,增长超过10倍。简单概述,内地和香港在这四十年的发展可大致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1978年,内地由农村改革开始,到启动国企改革,带动经济工业化;四个经济特区的成立,把资金、管理经验引进来,是内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而自1984年起相继开放有地理优势的沿海城市,并进以推展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开放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功吸引大量外资到内地,大大推动了内地的经济转型和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首批的外资便是香港企业。当时香港的企业家窥准时机,第一时间带着资金、技术和国际联系到来,并把制造业北移,从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开始,到东莞、广州等地区迈进。华南地区的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并迅速扩展至全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直接投资者,是把外资引进内地的桥头堡。

二)九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设施建设加强巩固,吸引更多港商投资内地,亦加速了香港制造业的式微。1990至2000年这十年间,香港制造业的比重由近六分之一跌至只有百分之五。香港制造业人口亦从七、八十年代高峰期的大约每两名打工仔就有一名是制造业工人,而持续大幅下降。但内地制造业起飞,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也同时为香港不同服务业带来庞大需求。乘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机遇,香港顺势转型至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贸易、物流、金融、专业服务在整个九十年代都大幅增长。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 (占GDP 达92%)已是人所共知。

三)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内地经济和全球经济进一步接轨另一个的重要里程碑。那个时期,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内地也从改革开放早期的「引进来」,慢慢走向世界,并制订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直接海外投资,进行IPO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建立「中国品牌」。这段期间香港的角色不但没有因全球化引发的「去中间化」而被淡化,还实现了另一次转型。

事实上,香港这个阶段的转型,正正突显了我们如何以自身独特之所长,协助国家进行在金融上与国际逐步接轨的大策略。由于篇幅所限,容我留待下周再跟大家详谈。

2018年1月14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