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司长随笔

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 (下篇)

上星期的网志我回顾了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这段不平凡的历程中,香港早年是如何参与及贡献其中,并且把握契机,乘势转型,带动经济再创高峰。这次我跟大家谈谈由二十一世纪开始,国家在金融范畴改革开放方面、与香港息息相关的重要发展策略。

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家在金融范畴上与国际逐步接轨,最初时主力把外资「引进来」。国家在「十五」期间、即2001年至2005年订下「走出去」策略,香港顺理成章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平台。

自1993年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起,2006年工商银行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同步上市的企业,至今在港上市的企业中,超过五成是内地企业,它们占港股市值逾六成,并占总成交额的逾七成,足见香港成为了内地和国际交汇投融资的主要平台。另外,在2007至2016年间,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飙升超过15倍,内地每100元的对外投资,就有近60元是投放或经香港处理。

在这期间,内地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融改革又踏出了关键一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香港成为国家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在二零零四年开始以先行优势开拓人民币业务。由简单的存款服务,逐渐扩展到贸易结算、财富管理和投资等各个范畴,造就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国家自「十二五」规划开始,也明确把香港定位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在过去十年,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及扩大,2014年启动的股市「沪港通」,2015年的基金互认安排,2016年的「深港通」以致去年开启的「债券通」北向交易。这些进展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亦透过「制度创新」推进内地金融业双向开放。

国家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环球的经济分析师焦点之一,是内地的政策动向,包括去年十一月份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会议,所勾划的国家进入新时代的经济思想。习近平主席指出,内地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型至更着重「高质量」发展,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长期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香港如何以自身优势,配合国家的需要,为未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我相信三大方向将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及科技创新对经济的驱动。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口超过四十四亿,占全球约三分之二,但仅占全球经济体量的约三分之一。相关倡议将透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及民心相通这「五通」方向推进,香港将可在其中的基建融资、资金融通、贸易,以及在高端专业服务业等方面发挥优势。

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香港的机遇将更为直接和短中期可见。港商在珠三角地区发展数十年,对这地区并不陌生,值得留意的是,未来这区域将透过更策略性的协调,互补不足,迭加实力,朝着湾区经济的模式推进。

在大湾区的十一个城市中,香港是发展最成熟及最国际化的都会。随着跨境基建以及连接大湾区各地的大型基建设施陆续完工,区内交通连接将更为便捷,未来希望透过更多政策创新与突破,便利港人在内地营商、创业、就业、求学及生活。

政府正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加强两地创科合作,打造大湾区成为国际创科中心。香港多所大学科研力量优秀,具国际级的人才和经验;而深圳的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两者优势互补。

可以预期,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推动产业多元化创造有利条件。特区政府锁定了四大范畴推动本港的创科发展,包括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金融科技,具体政策措施将会陆续推出。

内地的经济规模已增加到超过八十万亿人民币,去年经济增长6.9%,是七年以来首次提速增长,反映中高速发展的势头稳步继续。

香港跟内地的经济总量比例,由九十年代初期约20%下滑至近年不足3%,或许有人认为这代表了香港对内地经济的影响力下滑。但从另一角度看,香港这个七百多万人的小型经济体,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国中比例有所下降是很自然的事。这其实也是侧面反映出国家日益富强,经济稳步发展。我深信,像过去一样保持「灵活走位」,一定可以因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把握新机遇,在国家继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仍然能够扮演独特角色,发挥所长,继续繁荣精彩。

2018年1月21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