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随笔
2018香港科学节
一年一度的「香港科学节」自上月中揭幕以来,吸引了许多大朋友、小朋友参与其中,大家可能都在脸书上看过朋友的分享。我很高兴早前出席这项科普盛事的开幕礼,参观了许多有趣的展览和深入浅出的示范表演,令我这个科学「门外汉」也长了不少「科普」知识。
|
我和一班小朋友聚精会神观看科研人员的示范 |
由科学馆主办的科学节,以「持续」为主题,并按「个人」、「社会」、「地球」和「宇宙」四个范畴,探讨科学与科技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今届科学节共有多达91个来自本地和海外的合作伙伴,合共举办超过160项精彩活动,包括展览及导赏、工作坊、专题讲座,也有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体验、趣味实验室班和科学比赛等。
其中令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近年发展迅速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如何改善个人的生活质素、维持身心健康,以至协助应对人口快速老化所带来的挑战。科学节其中一个工作坊,便让参加者亲身体验一项近年兴起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利用脑电波控制及移动身体以外的小物件。另一个讲座则介绍人脑如何透过「脑机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直接与电脑或机器进行交互连接,甚或直接把意识上传到互联网。不难想象,若然这些技术将来日渐成熟,将可大大帮助长者及有需要人士在生活上能够更独立、自主和方便。
|
科学节工作坊:用脑电念力控制物件移动 |
正因科技应用在这方面潜力巨大,我在今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预留了资源成立「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推动研发和应用创新科技产品,加强支援居家安老的长者。一些新产品,例如上落楼梯机、智能健康监察设备等,可以让长者能在家里和社区中持续享有舒适和方便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进出院舍。
政府各部门也致力善用新科技提升公共服务。例如,规划署近年透过利用无人机综合系统技术,帮助城市规划师作更仔细、更人性化的城市规划。海关也采用了智能电子锁系统(E-Lock monitoring system)实时监察货物清关过程,达致高效执法、便商利贸。渠务署在跑马地地下蓄洪池采用了本港首个智能水闸,结合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有效减低操作耗能,做到防洪与环保并重。医院管理局则在那打素医院引入了首个「电热联供系统」,利用新界东北堆填区沼气发电,同时供应电力、蒸气和热水予医院各个设施,并减少碳排放。大家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欢迎参加各部门同事为大家准备的一系列科学节活动
|
科学节导赏活动:参观跑马地地下蓄洪池 |
|
我在参观「玩转科学嘉年华」内路政署的摊位 |
对我来说,科学节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让年青一代了解更多科技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从而令他们对创新科技产生兴趣,将来选修与STEM(即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有关的科目,甚至是投身科研和创新的行列。 事实上,不少学者都指出香港教育水平高,资讯基建发达,也不乏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充满创新意念的年青人,具备条件发展成区内的创新和科研中心。我在今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除了投放资源完善创科环境和改善科技基建,也希望吸引科研机构和企业落户香港,汇聚国际人才,同时也透过群聚效应进一步加强香港的科技氛围和培育本地人才。我们也会在今学年起为所有中、小学的学校领导层和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行更多校本STEM相关的教学活动。今年预算案也预留了200亿元改善文化设施,当中就包括了扩建科学馆,希望市民能够观赏和参与更多更精彩的展览和科普教育活动。
今年的科学节会举行至四月二十五日,有兴趣的朋友可到科学节的网页发掘更多精彩活动!
2018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