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随笔
稳中求进
日前刚公布本港今年第二季经济按年增长3.5%,增速比前季放缓了超过1个百分点,表面来看放缓速度较明显,这会成为趋势吗? 当中有什么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回看今年首季,股市在去年至今年初大幅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加上复活节提早到临,令私人消费开支在第一季强劲增长8.8%,造就了首季度经济增长达4.6%,是近七年来最强的季度。
虽然第二季整体经济增速略为放慢,但仍是连续第七个季度高于过去十年平均每年2.7%的趋势增长率。私人消费开支仍保持动力,按年增长仍超过6%。环球经济亦保持了不俗增长,支持本港的货物出口增速仅略为放缓至4.6%。
可以说,目前本港经济基调仍然良好,失业率持续低企,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市民收入普遍有实质增长。值得留意的是,服务输出按年实质显著扩张6.1%,所有主要组成项目,均保持增长动力,当中访港旅游业更继续录得双位数增幅。
考虑到上半年经济增速有4%,即使下半年动力放慢,相信全年增速仍会符合我在今年预算案估计的3至4%。因此,我决定在这一轮的经济预测覆检,维持对今年的增长预测不变。
其实,自金融海啸后,本港经济已连续35个季度呈按年增长,期间最高的按年增幅达7.9%,动力最弱的季度增速仅为0.8%,这正好显示季度经济增长率存在变化,香港作为外向型经济体,增速很大程度受外围因素影响。展望今年下半年,须留意两项主要不明朗因素,包括国际贸易磨擦及美国货币政策和资金流变化。
美国自六月起先后公布多项贸易保护措施和针对中国货品的额外关税,国家亦不得不先后推出反制措施回应。贸易争端既影响环球贸易量及供应链管理,亦遏抑企业投资意欲和金融市场气氛。这些外溢效应或会传播至更广泛的经济层面及令资产价格受压,未来本港经济受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或会来得更快、更广泛。如果国际贸易磨擦持续升温和延续至中长期,亦可能会透过信贷和流动性风险的渠道,影响香港的银行业。
第二项不明朗因素,是美国加息步伐和幅度以及如何影响资金流向。美国联储局自2015年年底至今已七次加息,预计今年下半年很大机会将再加息两次,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本港息口迟早需要跟随上调。而贸易磨擦将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和通胀走势,从而令美国的加息步伐和资金流向的不确定性增加。
事实上,自美国今年三月加息之后,本港银行同业拆息息率已上升不少,加上近日相继有本港银行上调新造楼宇按揭息率,置业人士的供楼负担将会加重。展望下半年,本港最优惠利率有很大机会上调,过去一段长时间的超低息环境可能快要结束。
面对外围的不确定性及风险,下半年本港经济增长动力难免会放缓,但经济变化有其规律,最重要是在高低起伏间,保持良好的经济「底子」,并有效管控潜在风险,特别是在经济动力放慢及资产价格下调时,可能对金融体系及本港的家庭造成的影响。
的确,本港家庭负债总额近年持续增加,根据金管局的数字,截至今年首季,本港家庭总负债已相等于本地生产总值的约七成,但值得留意的是,本港家庭储蓄率同样趋升,比率在去年升至近27%,远高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家庭拥有的净资产增速亦快过负债增速,相关比率优于亚洲其他地区及一些先进经济体。
本港家庭资产中,约一半与物业有关,一旦楼市调整难免会受影响,但即使以最狭义的现金存款来作指标,家庭净资产是其负债的三倍,比率高于多个主要外围经济体。住宅按揭供款占家庭入息比率亦是自2008年环球金融海啸以来的新低。
此外,信用卡贷款的风险也维持在低水平,每月未偿还而滚存至下个月的转期金额占总应收帐款比例,由2000年代初的超过50%下降至现时的20%。而其他私人贷款方面,虽然增速较高,但超过70%都是有充足抵押的,当中大部份是私人银行服务投资理财贷款。至于地产商提供的额外按揭贷款,在2017年虽然增速加快,但总体只相当于银行按揭贷款的2.6%。
可以说,总体而言,本港家庭的借贷情况并未构成金融安全隐患。
诚然,整体数字只能反映宏观情况,面对经济动力放缓、息率趋升及资金流向可能转变,个别家庭的财务状况或面对较大的潜在压力,但最重要是做好准备,审慎管理风险,包括预留充裕的流动资金作周转,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波动。
至于本港的银行体系,流动性覆盖率达百分之一百五十。而平均资本充足率逾百分之十九,位居世界前列,亦远高于国际最低要求的百分之八。金管局亦一直定期对银行进行现场及专题审查以及压力测试。可以说,香港银行体系有足够资本和流动资产以承受可能出现的冲击。
2018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