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司长随笔

保险机遇

早前我出席一个有关保险业发展的论坛。

保险业是香港多元化金融业务中的重要一环,大部份港人对保险亦不会陌生。面对不确定的将来,不论是为了保障自己或亲人的健康、保障财产损失,以至管理退休的财务安排等,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事实上,香港的保险密度及渗透率在亚洲数一数二,在2018年6月底全港个人人寿保单接近1,300万份。

保险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十分重要,占香港GDP的3.7%。去年,本港的保费总额约为4,896亿港元,按年增长9.1%。业内服务提供者为数众多,共有约160家保险公司和约十万名保险中介人,推动了本港经济发展及就业。本港保险业竞争力强,也成为了我们「出口」的服务业之一,去年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涉及的保费达508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约三成。

由我担任主席的「金融领导委员会」其中一项研究课题,便是如何推动香港的保险业发展。同时,我亦邀请了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联同业界研究如何提升香港作为保险业枢纽的竞争力,包括所需的税务和其他监管配套。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专属自保保险、再保险、海事保险、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等方面的保险业务,未来大有可为。

首先,国际上近年愈来愈多大企业自己设立专属的自保保险公司,为集团度身订造各种风险管理方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难题。最近,我们便修改了相关的税务条例,将专属自保保险公司业务的税务减半优惠包括离岸及在岸风险,以争取更多企业在香港设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们。此外,香港保监局将会联同中国保险业协会成立一间专属自保保险的研究中心,协助提升香港业界在专属自保保险上的发展。

在争取再保险业务方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宣布给予香港再保险公司优惠待遇。当内地保险公司分出业务予香港的合资格再保险公司时,其资本额要求可获降低。这项措施将有助吸引内地保险公司在分出再保险业务到境外时优先考虑香港,提升香港再保险业的竞争力。

此外,随着亚洲贸易迅速增长,区内海事保险的需求也日益上升。而且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体及领先的造船国,是重要的海事保险市场。2016年,全球海事保险业主要专业机构「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便在香港设立了它在德国总部以外的首个常驻办事处,可见香港在亚洲海事保险上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我们正在研究透过税务及其他安排,善用香港的制度优势,推动香港的海事保险以至其他专门保险(specialty insurance)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本港保险业成长的另一大动力。大湾区人口是香港的九倍多,经济总量庞大,也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这对我们在财产及财富管理、保险、投资等业务,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广阔空间。贸发局最近一项调查发现,2017年内地中产人士会将约27%的家庭收入投放于金融投资及保险方面,较四年前大幅增长约一成。为此,我们正跟内地当局商讨,容许香港的保险公司在大湾区设立售后服务中心,以至让香港的保险产品在大湾区内销售。

「一带一路」倡议亦为本港保险业带来庞大机遇。「一带一路」提倡的「五通」其中以设施联通先行,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亚洲地区至2030年前对于基建投资的需求每年便高达一万七千亿美元。要顺利推行这些基建项目,便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和保险安排,缓解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使项目更具融资吸引力和商业可行性。

跟其他任何专业一样,要成功推动保险业持续发展,人才始终是关键。为了吸引更多新血入行,两年前政府便推出了五千万元的保险业人才培训先导计划,提供更多专业培训、资助实习等的机会,政府会继续与保监局紧密联系,加强人才培训。

随着以上各项策略及工作的展开,我相信本港保险业发展将可再上一层楼,香港金融服务业可以更多元壮大的发展。

网志刊出之际,我和多家数码港和科学园的初创公司已离港前赴天津参加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此让我感谢所有在台风山竹吹袭本港期间,仍然紧守岗位、努力服务市民的政府同事,以及所有其他在台风期间仍需当更的市民,祈愿大家平安、香港安然度过今次超强台风的侵袭。

2018年9月16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