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随笔
母亲节带来的曙光
今天是母亲节,这两天不少市民都安排了庆祝聚餐或活动,以感谢母亲照顾家庭的辛劳和爱护,不少食肆订枱爆满,商店人流也显著增加。经历过去数月高度戒备的防疫抗疫状态,随着疫情逐步受控,一些限制措施日前略为放宽,包括限聚令的上限人数、多类商业活动处所的营运限制等,这可让大家外出松一松,更多与家人相聚,也为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增添气氛。
对很多商店和食肆而言,这几天实在是期待已久。本港经济在过去一年受到连串暴力事件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零售、饮食和消费市道疲弱不堪,刻下人流和生意额的增加显得极其重要,也可说是许多中小企能否继续经营下去的关键。无论是今天的母亲节、下月的父亲节,以至其他的传统节日,均是零售商及食肆希望能尽量把握的消费时点。虽然近期疫情受控让经济稍为有喘息的空间,但是社会事件似乎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可能会干扰经济的恢复。
本港经济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今年首季经济按年负增长8.9%,是有纪录以来最差的季度。未来的发展路径仍存变数。带动经济的三个主要动力:贸易、投资和消费均严重失速。踏入第二季,情况仍未许乐观。当中,外贸方面是我们较难掌握的部份,由于欧美地区疫情仍在发展当中,当地经济和需求相当疲弱,相信第二季本港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将难有起色。
本地经济活动方面, 香港的零售消费及餐饮业分别约三成及两成生意是来自访港旅客,这部份暂时也难以恢复。本地消费方面,随着疫情逐步受控,香港正寻求如何在做好防疫与稳住经济之间的适当平衡点。在有效疫苗出现之前,防疫工作将趋向常态化,如何能同时保持经济活动有效地进行,是重要的课题,关系到社会是否能有足够的实力和耐力挺过这场抗疫「持久战」。
然而,疫情能防控,暴力难遏止。近日一些地区再出现人群聚集与冲突,甚至干扰到商店或商场的营运环境。这对本已疲弱的本港经济、零售市道、小商店和打工仔,绝对是坏消息。
就以本港食肆总收益数字来看,自2019年4月开始持续萎缩,跌幅由不足1%逐步扩大到去年第四季的14%,今年首季跌幅更扩大到32%。单计今年二月份,食肆总收益仅为58亿元,只等于去年同期的五成八。这样的收入水平,连能否应付营运成本也成问题。如果在现时这个难得的经济喘息窗口,商店或食肆却因人群聚集与冲突影响而人流减少甚至暂时拉闸,这将把他们仅有的生存空间也扼杀掉。
即使大家持不同的意见或想法,也应该坚守和平的原则,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表达。干扰甚至骚扰商店、商场的运作,破坏公物、涂污私人或公众地方,都是违法行为,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而这些行为也对打工仔、零售商店、食肆及本港整体经济构成负面影响。
可以说,本港第二季经济情况仍然令人担心。不过,只要继续有效防疫,经济及商业活动便能陆续恢复,踏入第三季,我估计情况可望有转机。待财政预算案获立法会通过,当中的纾缓措施便可尽快落实,包括向全港合资格市民每人派发一万元的计划,连同两轮防疫基金等规模达到约二千九百亿元的稳经济措施,将坚实地发挥支持经济的作用。就以一万元的现金发放计划为例,总规模约七百亿港元,这个数目与今年首季本港零售销售货值平均每月约278亿元,以及食肆总收益平均每月约72亿的规模相比,即使市民只将部份获发放的款项用作消费,相信已可带来一定程度的刺激消费作用。
2020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