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随笔
国家安全与香港前途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将审议有关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有关决定针对四个方面的行为和活动,包括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事务。根据程序,待人大会议表决通过后,人大常委会将制定相关法例,并把其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再由特区政府公布实施。
香港社会对此草案也许需要时间了解及消化,但大家对引发此事的背景却应记忆犹新。过去近一年,香港的暴力活动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由最初的一些堵路、破坏公物,到后来向持不同意见人士施袭或对他们的商铺进行破坏,滥用私刑,甚至出现私藏枪械和本土制造爆炸品的案件,逐渐呈现本土恐怖主义的迹象,这些行径早已远超和平理性表达意见和示威的界线,令香港堕进暴力与仇恨的漩涡之中。
令人更为担忧的是,伴随这些行为而来的还有许多带分离主义的主张和行径,包括冲击中央驻港机构、污损国旗国徽,邀请外国政府和组织干预香港事务、对香港进行制裁,还提出「揽炒」的明确步骤,以损害香港和国家利益为筹码,胁迫中央和特区政府回应诉求。这些行为,严重触碰「一国」的重要底线,危害国家安全。
言论自由、表达意见的自由,一直以来都是香港人所珍视的价值。然而,任何自由也并非绝对,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全球不少先进大国以至发展中国家,都有制定国家安全法,或在其法律中订明条文防止和惩治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行为。
不过,目前在本港的法律框架中,保障国家安全的应对工具明显不足。即使《基本法》第23条列明本港有宪制责任和义务为维护国家安全进行立法,但回归将近23年,这方面的工作仍举步为艰,被搁置多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从国家层面考虑,主动提出堵塞漏洞,以保障国家的安全,这也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基础。
也许有人忧虑此举会否影响外商在港的投资信心、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然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凭空讨论,而是必须正视目前香港所处的大环境和现实状态。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及身处中美角力之中,如果香港在国家安全上成为了缺口,如何能确保不被利用为攻击国家的「工具」,甚至是「另类战场」? 如果在已经极为政治化的本地社会中,还掺杂着意图牵制中国的境外利益与力量,香港的发展前路只会更颠簸。动荡不安的社会表象,晦暗不明的干扰因素,除了影响民生和市民人身安全,最终还将根本性地动摇外商的投资信心。事实上,自修例风波以来的暴力冲击和社会动荡,与及港独主张的冒起,已令本地及外国投资者担心香港的政治及社会稳定风险。此时此刻,立法堵塞香港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漏洞,有其必要和迫切性。
国家安全法的补足,是透过法律在制度上保护香港免受相关威胁,防范分裂国家或颠覆国家政权以及组织恐怖活动等的危险行为,以及阻止外国和境外势力的干预,避免香港被利用为分裂国家的据点,避免社会走向极端化和不必要的动乱状态,有利于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最终将有助维持有利的营商和投资环境。
其实,可能影响到投资信心的并不是国家安全的立法,而是人们对相关立法工作的不了解。中央政府已明确指出,这次有关国家安全立法针对的是极少数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人,广大市民依法享有的自由和权利不受干预,日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财产安全继续得到切实保障。
至于部份外国商会对有关立法表达的关注,提到希望香港以往赖以成功的各项优势,包括资讯自由、言论自由、政府透明度、廉洁奉公等,能继续得以保持。事实上,政府一直努力保护及巩固这些优势。中央政府亦强调,将继续依法保护各国在港合法利益,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在港合法利益,支持各国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同香港保持和发展关系,支持香港开展对外交往与合作。各种外国在港的正常投资和经贸活动,由于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可以继续进行,毋须过虑。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香港是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发挥连系内地和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社会安全、政治稳定是国际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国家安全法的订立,能提供这方面的保障,同时不会影响正常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运行。事实上,其他国际金融中心都有他们的国家安全法例,却并没有影响其发展动力。
开放、自由,是香港这条桥梁的特色,国家则是这条桥梁立足的根基,若香港成为国家安全的缺口,其结果并不只是关闭桥梁的一端,而是损害、甚至动摇整条桥梁的根基,那么香港的桥梁功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无所立足,无从谈起。
在考虑国家安全这课题时,我们不宜单纯以香港本位的角度思考,更需要从国家层面、从国际关系的大局中作整体的研判及考量,这样才能较正视角,看懂形势,「一国两制」才能在香港行稳致远。
2020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