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随笔
迈向新阶段
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订立港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缺口即将可以封堵,为国家安全和香港社会的稳定,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吸纳了多方意见,在维护国家安全及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之间作出了适当平衡。在国家安全这课题上,事权在中央政府,但这次立法同时也让香港特区政府负起主体责任,安排上顾及了香港的高度自治和两地法律上的差异,贯彻了「一国两制」原则。
诚然,美国借港区国安立法挑起所谓的「制裁」,令市场关注美国声言的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境下,这也增添了不明朗因素。不过,香港特区政府已对此作了全面的评估,也做了相关的应变预案。从近年国际政治舞台的发展可见,国家正面对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家安全是一个实在而迫切的议题,不容回避。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特区政府责无旁贷,亦义无反顾。只要做好准备、时刻保持警惕,我们定能无惧风雨、坚定前行。
这段时间特区政府的问责团队一直跟不同业界紧密联系,一方面就有关立法的疑问作解说,另一方面也更好掌握不同界别的反应和关注。银行及财富管理等金融界别普遍指出,银行和他们的客户认同港区国安立法的需要,认为有助香港社会恢复秩序和治安,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则有利于营商、投资和生活。资金流方面,业界表示至今没出现显著的资金外流。事实上,从市场数据来看,港汇持续靠近7.75兑一美元的强方区间,从今年四月以来,港汇多次触及强方兑换保证,令金管局需多次入市承接美元沽盘,合共释出超过570亿的港元资金,而本港银行同业拆息亦持续偏低。种种情况均显示本港持续有资金净流入,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我们会继续与市场各持份者紧密联系,就市场的最新情况和港区国安立法工作适时提供资讯,让他们及其海内外客户对实际情况有更全面了解。
环顾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挥之不去,多国经济正陷入深度衰退。这和之前多地盛行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以及大国博弈和地缘政局紧张等不利因素叠加,势令全球市场继续面对各种风险与不确定性。香港作为全开放、细小的经济体,经济复苏之路将会有不少挑战。
不过,我相信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很快会恢复社会和政治稳定,迎来更广更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一国两制」的基础将更坚稳,香港可在国家持续开放和深化改革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中央亦一再表明将继续坚实地支持香港的发展。另一方面,环球政经格局展现新形势,由美国独大的单元格局转向更多元的发展,全球经济重心西向东移,内地和发展中的亚洲能为香港提供欧美以外一个庞大且充满动力的市场。
有人或会忧虑,中美贸易战会影响外商对内地的投资,内地的制造业或会大举外移。我认为,纵使未来几年全球供应链的布局会出现调整,但内地在当中仍然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产业链已形成一个互相依赖和互为影响的布局,而内地在当中许多范畴具备相当优势,包括工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工人素质较高、综合成本较低、生产具规模效益等。这些优势都不是可以轻易复制,何况当前全球产业布局和供应链结构基本上是市场导向的结果,已反映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如果因为政治原因而要改变,不但成本高昂,也不容易成功。对香港而言,未来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将仍主要惠及亚太区,以香港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经验和联系,一定可以灵活走位,继续发挥所长。
只要我们用好「一国两制」的特殊制度优势,一方面认清自己的发展定位,保持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抓紧机遇,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一定可以让经济有长足的发展。早前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他三个机构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推动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措施。我相信,一些具体的政策,例如金融界期待的「理财通」,有望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优化两地资金的互联互通,为两地的居民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机遇。
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