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随笔
门户角色 无可比拟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至今已超过大半年,疫情一直起伏不定,本港的第三波疫情最近大致受控,新增个案数字逐步放缓。另一边厢,欧洲的疫情却出现急剧反弹,个别国家新增个案高企,情况令人忧虑。环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就业市场持续受压,按目前趋势来看,今年余下时间全球各地似乎都难以恢复具规模的人员往来,这将遏抑现阶段经济恢复的空间。
|
上周出席了以「香港如何继续充当通往内地的门户」为题的网上研讨会,向欧洲企业家重申香港作为通往内地门户的角色。 |
上星期我参加了2020年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财政部长视像会议,各经济体除了交流防疫抗疫工作的策略和支撑经济及就业的措施外,还讨论了如何透过加强区内多边协作,共同推动区内疫后的经济复苏。另外,上周我亦参与了一个网上研讨会,和欧洲一些企业代表交流意见,他们对香港防疫抗疫工作的成效表示认同。在关心中美摩擦升温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何影响的同时,他们对香港的金融及资产管理服务,以及透过香港投资内地市场仍有浓厚兴趣。
有分析指,疫情的打击以至国际地缘政治,都在重塑全球经济的运行模式与秩序。有说法认为在这背景下,以及在大国的角力之中,香港的中介角色也许会逐渐消失。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是国际大格局抑或是香港的定位,也是在重塑的秩序中寻找新的平衡。随着经济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变化,香港提供的服务与产品也会有所调整,关键是我们需要认清形势、巩固既有的优势,调整定位和策略,使香港在全球供应链、资金链及科技竞赛中保持关键、甚至领先位置。
在全球经济仍陷衰退之际,国家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已回复增长,不少经济活动甚至旅游消费等亦重拾动力。不少外资企业在华业务增长亮丽,使其有更大诱因拓展内地市场。尽管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地缘政治关系仍会时有紧张,但现实是各地需要保持合作,才能最快推动各地的经济尽快复苏。国家早前提出以内部需求为主体的内循环、辅以与国际经贸往返的外循环,这个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确立了内地跟国际经济继续双向互动。而人才、货物、资金及科技等的生产要素以至巿场的变化,将为香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回看过去几十年,从新中国建立到内地持续改革开放至今,香港所担当的中介角色其实也一直在不断转变、强化及提升。当中的关键,是如何不断紧贴国际政治和市场变化的需要,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灵活走位。就以近年资本市场的演变为例,境外投资者虽然可透过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等计划直接投资内地的资本市场,不过,海外投资者在内地A股巿场的持股,接近七成是通过本港跟内地的互联互通机制,即「沪港通」和「深港通」渠道来进行。在债券市场方面,外资在进行内地银行间债券巿场的交易,也有逾五成是通过「债券通」的安排来进行,相关交易量超过在QFII和RQFII渠道的总和。
此外,早前国际指数公司MSCI将其亚洲及新兴市场指数期货及期权产品的发行授权,从新加坡交易所转为给香港交易所。这正是瞄准香港能够同时凝聚到国际、地区内和内地庞大的投资者巿场,让资金与项目汇聚、投资者与机会配对。香港提供了区内最佳的平台,将国际人才、资金与企业汇流。
香港的发展路途从来都不平坦,不时遇上巨大的挑战与困难,但却同时造就其后的成功。可以肯定的说,疫情总会有过去的一天,现在最能做及最需要做的事,是全力做好防疫抗疫及个人卫生、尽力保住经济元气、为大受疫情影响的巿民提供支援,以及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2020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