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随笔
展望2021年
踏入2021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祝各位新年进步、身体健康,祈愿新一年能带来新希望、新转机。
香港经济在过去两年先后受到中美关系紧张、本地社会事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接连冲击,连续两年呈负增长,是有纪录以来的首次。踏入2021年,情况也许是困难未尽、但转机渐现,估计上半年仍面对较大挑战,下半年则可望呈现较强的复苏动力,全年计经济料恢复正增长。不过,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取决于多个内外因素,其中疫情变化将是最关键的变数。
在有效控制疫情之前,较大力度的防疫措施无可避免需要持续,对本地消费气氛及经济活动难免构成压力。跨境人员流动和旅游活动亦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企业暂时仍面对严峻的经营环境,就业及收入情况在短时间内也难有明显改善。这意味在今年上半年经济仍会面对较大的挑战。
不过,随着不同层面的防控疫情工作发挥效用,而疫苗又能按预期逐步广泛接种的话,疫情管控效果将可望逐步提升。如此,本港经济的复苏动力可望在下半年显著增强。
经历这场世纪疫症,我们更加需要细心观察和总结,思考如何在危机中走向更好的明天。过去一年,很多企业的运作模式、个人的消费行为都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为未来的经济趋势带来启示。
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网络覆盖及容量的提升,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的转变,网购一早已成为营商和消费的辅助选项。在过去一年因抗疫防疫需要,大家留在家中的时间比以往多,网购跃然从辅助变成主流、甚至是优先的选择。
就以内地在2020年首三季数字为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跌逾7%(总额为27.33万亿元人民币),但当中透过网上渠道的零售额却逆市升近10%(涉及逾8万亿元人民币)。再聚焦深入一点看,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升幅更达到15%,占内地总零售额24%,比率按年扩阔了近5个百分点。
其实,这趋势在香港亦不陌生,大家在过去一年或多或少也多了网上购物。试想消费者因体验良好而往后较多选择网购渠道,这对实体店的定位、服务与需求肯定会带来影响。然而,无论是实体店增强网销渠道与服务,抑或是电商扩大平台应用,两者都需要把网销与实体更好揉合,其造成的影响还包括对物流配套及雇员技能需求的转变。
留家抗疫的需要,也衍生了居家工作、居家学习和居家娱乐的模式,无论是影音串流平台或线上会议软件,相关设备销售与内容购买也更常见。「宅经济」的出现为互联网相关行业带来机遇,但同时对传统行业带来挑战。从线上到线下、从生产到出货、从消费到配送等,整个变化将进一 步加速各行各业电子化及数据化的程度及深度。因此,企业须善用资讯科技平台及系统应用,才能在经济恢复时抓紧发展的机会。
这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科技创新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成就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愿景,须完善创科基建、支持系统和生态圈,也要支援传统企业扩大科技及数据化管理的应用。这不单关乎企业的竞争力,也关系到香港经济的增长动能。
另一方面,疫情加速了逆全球化的趋势,可能会促使目前的产业链及供应链生态出现转变。香港作为细小而开放的经济体,必须作好应对准备。面对保护主义及贸易壁垒,特区政府正积极扩展自贸协定网络,务求使香港的货物和服务能以更佳的条件进入不同市场。目前,我们正积极争取成为第一批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加入的经济体。
我们都希望今年经济可以从疫情中恢复过来,但现实是仍然潜藏不少风险,必须保持警惕。中美关系发展、地缘政治局势等不确定性固然继续须密切关注,多国政府为应对疫情而大幅增加开支,令不少经济体债台高筑,这里可能引发出来的金融风险亦不可忽视。经济及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金融稳定,这亦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在采取逆周期措施支撑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持公共财政的稳健及可持续性,聚焦将资源精准运用,谨慎控制开支。只有短长期同时兼顾,香港的发展才能稳定向前。
在重振经济的路上,国家肯定是香港的最强支持力量和后盾。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的发展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只要抓紧这个大格局的关键,准确定位,定可加速香港疫后的经济恢复。走进内循环,粤港澳大湾区将是香港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大湾区的发展与成功,也成为了香港自身的成功关键。香港在国家外循环发展中「中介人」和「促成者」的角色明显,可发挥在金融和国际商贸网络的优势,并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商务和高增值服务。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将为香港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1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