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司长随笔

推动创科发展

持续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本港经济及社会民生受到沉重的打击。政府正致力采取各样措施控制疫情,从特定群组检测到小区强制检测,到逐步扩大检测范围和强化个案追纵,力求尽速把疫情遏止,尽快及最大程度恢复市民生活、出行、照顾家人及工作的空间。一直以来,我在财政上全力配合,确保抗疫工作的配备和资源充足。

我们同时积极加强科技应用以协助抗疫工作,包括应用于家居隔离工作的电子手环、铜芯口罩等。另外,创新科技署亦资助了不少防疫产品和科技应用研发项目,例如应用于电梯的「无触式」按钮面板,市民可以「隔空按掣」,减少接触。

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是应对社会、市民、消费者的需要,或解决企业运作的痛点,这可说是驱动产品或服务创新的关键。而当科技与创新意念能凝聚汇流成动力,便可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能。然而,科技研发和应用除了需要大量资源投入,更需要应用场境的配合。因此,尤其在创科发展的初期,政府的介入与支持便相当重要。这包括投放公共资源以起牵引拉动作用、出台政策,为创科产业营造有利的发展空间等。

我在过去几年的财政预算案均透过政策措施及资源投放,推动完善创新科技发展的生态系统,包括培育及汇聚人才、汇聚企业群、鼓励科研、诱导市场需求和建立畅通的融资渠道等。经过多年的耕耘,这些工作渐见成效。

人才是创科发展的关键。为培育和汇聚科技人才,早年推出的「研究员计划」及「博士专才库」两项计划,已于去年七月整合为「研究人才库」并扩大资助,每间合资格公司或机构可获资助聘用最多四名取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创科人才进行研发工作,让雇主在聘用科研人员时有更大灵活性。计划至今已资助逾六千个研究人才职位,涉及资助额超过二十亿元。至于旨在吸纳外地科研人才来港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自2018年推出至今,已批出签证或进入许可予约220人,当中近三成持有博士学位。

我在去年的预算案中预留了4,000万元,为本地大学STEM课程的学生安排与创科相关的短期实习。有关的「创科实习计划」于去年6月以先导形式推出,学界和业界均反应热烈,有超过一千名大学生受惠。

为了让中学生有更多资源及机会,从兴趣和实践中探索科技应用,我在2019-20年度财政预算案拨出5亿元推行「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每间中学可申请最高100万元的资助,举办资讯科技相关的课外活动,去年12月推出至今已有超过40间学校申请,活动内容包括举办人工智能课程、移动应用程式编程班、参加机械人竞赛等。

在汇聚企业群方面,我在2018-19年度的预算案中拨出100亿元建设两个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透过汇聚国际知名学府、机构或商业单位在科学园设立研发实验室,加强科研合作提升本地研发水平和能力,愿景是成为环球科研合作中心。这两个平台分别是专注医疗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专注人工智能/机械人技术的「AIR@InnoHK」,至今反应踊跃。

为鼓励研究及应用,我们于去年初扩大「创新及科技基金」下「公营机构试用计划」的资助范围,以协助更多本地科技公司将其研发成果实践和商品化。去年三月,为应对疫情,「计划」推出了特别征集,支持防控疫情的产品开发和科技应用。至今批出了逾60宗申请,涉及资助总额逾1亿元,当中约一半申请由本地科技公司提交。「无触式」按钮便是其中一个项目。

在推动再工业化方面,政府在去年7月底推出20亿元的「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的智能生产线,资助上限为获批项目总开支的三分之一或1,500万港元,以较低者为准。

另外,我在去年的预算案优化了「科技券」计划,将每个「科技券」获批项目的政府资助比例由三分之二提高至四分之三,每名申请者的累计资助上限和获批项目数目上限亦由40万元和四个分别增加至60万元和六个。至今已批出三千多宗申请,涉及资助总额逾5亿元。

去年的预算案在创科发展的基建配套方面亦有着墨,例如科学园第二期扩建、数码港扩建计划、将军澳工业邨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元朗工业邨微电子中心等,这些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中。

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我们去年12月公布了《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提出超过130项措施。与此同时,最近推出的「智方便」数码服务平台,让市民可以单一数码身分, 一站式登入并使用多项政府及商业的网上服务,目前涵盖了税务、车牌续期、求职登记,以至电力和煤气公司等的服务。预期到今年年中,「智方便」提供的服务将增至110项。

至于为创科产业建立畅通的融资渠道方面,我们在2018年修订上市规则,容许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亦容许境外挂牌的企业在港作第二上市。此外,去年八月正式实施的「有限合伙基金制度」,连同其他准备修例推行的优惠措施,会大大提升香港对私人投资基金(包括私募基金及创投基金)的吸引力,有助将资本引导至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科技公司。事实上, 在过去短短的几个月间,已有超过70间相关的基金在本港注册成立。

这几年我们在创科发展上,努力不懈的全方位投入和推动,包括建设基础设施、汇聚人才和企业、增拨资源鼓励研究及应用,以及引导市场资金的投入等,目标是推动创科生态圈的蓬勃发展。诚然,我们目前仍面对不少挑战,但这些困难将激励我们加倍努力,迫使我们要不断激活创意、探索解决方案,让创科发展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生活质素,并为香港疫后经济的多元发展,带来更持续的动力。

2021年1月24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