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司长随笔

迈向碳中和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在去年《财政预算案》已预告政府会尽快制订长远减碳策略。早前行政长官在《2020施政报告》宣布,香港力争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政府会在今年年中发表实现这个目标的长远策略。

事实上,我在过去几年的财政预算案,都投放资源在环境保护和优化城市建设,以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素,让香港成为更宜居的城市。与此同时,亦透过绿色金融服务和其他政策措施,从多向度建构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创造就业。

就以去年《财政预算案》为例,我在环保方面便投放了超过100亿元,当中包括了推动电动车普及化、淘汰欧盟四期柴油商业车辆、电动渡轮试验计划、成立低碳绿色科研基金、延长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和废纸回收等,相关的措施正在逐步落实。

电动车

推动汽车及轮船等减少排放是改善空气质素的重要一环。为了推动电动车普及使用,去年预算案拨出20亿元、以先导计划方式,资助合资格的私人住宅楼宇停车场安装充电的基础设施。去年12月推出计划至今,已有超过120个屋苑提出申请,涉及共36,000个车位,相等于约一成全港相关车位。

推动电动公共小巴试验方面,去年财政预算案拨款8,000万元推行试验计划。环保署已发出了规格要求和指引,相关部门正进行前期筹备,预计会资助约40辆电动公共小巴在不同地区试用。

除了推动电动车,逐步淘汰仍然在使用的高排放量柴油商业车,包括货车、非专利巴士及小巴等亦相当重要。去年的财政预算案预留了71亿元为受影响车主提供资助。环保署已在去年十月推出这个资助计划,逐步淘汰现有约40 000辆欧盟四期柴油商业车辆。

电动渡轮

至于在维多利亚港内试验电动渡轮方面,我们已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并聘请顾问制定设计方案,预期今年会就渡轮建造进行公开招标。我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已为此预留3亿5,000万元,以全额资助港内四条航线的渡轮营办商建造四艘全新电动渡轮和配套的充电设施,以及24个月试验期内的相关营运开支。

事实上,环保署已透过「绿色运输试验基金」资助试验两艘天星小轮使用「柴、电混能绿色渡轮」。第一艘油电系统驱动的绿色渡轮Morning Star「晓星」,历半年改装后已于去年9月启航,游走于尖沙咀、湾仔和中环。

低碳绿色科研基金

实现碳中和,须多管齐下,并需利用创新科技推动。就此,去年《财政预算案》拨款2亿元成立「低碳绿色科研基金」(Green Tech Fund),以加强推动深度减碳和环保科技研发及应用,并创造绿色就业。基金在去年12月中正式开始接受申请,优先考虑支持的绿色科研主题包括:减碳、节能、减废、绿色运输,以及空气和水质素等。

清洁生产伙伴计划

政府透过「清洁生产伙伴计划」鼓励港资工厂采用更环保的清洁生产技术,协助他们节能减排,改善大湾区整体环境质素。计划已推行约10年,共资助了约2 300家港资工厂,每年为区内减少了超过38,000公吨空气污染物、1,900万公吨污水的排放,以及节省超过18,000太焦耳的能源及超过20亿元的生产成本。我去年再预留约三亿元,把计划延长五年至2025年3月,预计资助新项目超过一千个。由去年6月开始接受新申请至今,已批出超过一百个项目。

废纸回收

去年《财政预算案》承诺每年预留不少于3亿元推行废纸回收服务计划,推动本地废纸回收支持循环经济,并藉此协助稳定本地废纸回收量和价格。去年9月,环保署透过公开招标,以服务合约形式聘请了17个承办商,在全港提供废纸收集及回收服务。对最前线的人员而言,废纸回收价亦稳定下来,由最低时的约三毫一公斤回升至约一元一公斤。

近年在全球各地一再出现极端天气,影响各地民众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足以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环球不少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都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相继订出碳中和的目标。本港亦力争在2050年前达到碳中和,特区政府正在考虑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去年有关长远减碳策略公众参与报告的建议,今年年中将发表我们的长远策略。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整体社会对环境与气候加深认识,市民大众的起居生活,以至社会经济活动都需要作出调整,从而透过系统性的变化来推动可持续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这不单会影响个别的产品和服务,更将影响到产业链和产业群结构,因而造就新的商机和新的就业机会,我们必须好好把握这股绿色浪潮带来的发展潜力。

2021年2月7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