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司长随笔

前瞻部署   推动发展

将军澳—蓝田隧道及将军澳跨湾连接路今早正式通车,将大大缩短来往将军澳、观塘,以及从将军澳通往东区海底隧道的车程,切实便利居民的生活出行,也让商户及企业的物流运输更迅速稳妥。香港回归25年来,新增超过360公里的道路,令道路总长度超过2100公里,加上铁路网络的覆盖面持续提升,很多以前被视为偏远的地区,今天已经成为我们出行消遣、餐聚、购物的热门地点。

优质的城市发展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的策略规划和持续建设。我们需要不断增加土地供应,以满足市民住屋及各种生活需要,并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也需要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和持续优化的运输基建,让车程更短、更轻松,拉近不同地方之间的距离,同时有助扩大不同地区的发展容量,促进香港整体更均衡的发展布局。

事实上,无论是土地发展抑或是交通基建的规划与兴建往往十分需时,实在有必要前置部署,为社会及经济发展创造所需的空间。进一步的说,我们需要突破经验的限制、敢于作出前瞻规划,让社会有更大空间进步创新、经济可快速增长。

回望香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个年代都有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包括七、八十年代兴建地下铁路、九十年代兴建新机场、千禧年代的西铁,以及跨境的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和机场第三跑道扩建等。即使这些项目当年也曾面对质疑和遇上阻力,但多年后回看,它们均有划时代的策略意义,为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空间,为香港与国家和世界建立更便捷的联系,为提升市民生活质素提供重要基础。

以香港国际机场为例,在2019年疫情前它的年客运量约7150万人次、货运量约480万公吨,与1998年启用时相比,分别增加了1.5倍和2倍。期内,在香港国际机场营运的航空公司数目及接驳航点亦倍增。香港国际机场的货运量多年世界第一,去年即使在疫情下亦仍然如是。香港国际机场的世界级管理和服务水平,赢得不少海内外旅客的称颂。而三跑道系统项目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扩建后本港机场的运力将逐步提升,预计到2035年每年将可处理约1亿 2千万人次旅客及约1千万公吨货物,并为本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社会经济效益。

容量是发展的支撑。这也体现于透过填海或重整现有土地的新市镇发展。

1970年代起,政府先后建设了九个新市镇,分别为荃湾、沙田/马鞍山、屯门、大埔、粉岭/上水、元朗、天水围、将军澳和东涌,提供合共17 000公顷土地作综合规划发展,目前是全港约一半市民的家园,也承载了多条主要干道和集体运输网络。而九十年代的西九龙填海工程,面积340公顷,新规划及相关工程满足了超过十万人的居住需要,同时改善了当区交通及雨水排放系统、美化了环境,也在该区造就了一个世界级综合文化艺术区。

按目前规划,未来十年本港土地供应有两大主要来源。一是北部都会区,当中约有1300公顷土地估计在未来十年会变为「熟地」;二是交椅洲人工岛填海,1000公顷总面积之中的接近三分之一(即300公顷),亦会在未来十年内实现。换言之,两者合共提供1600公顷土地,相等于未来十年、由政府主导的造地项目总供应量的一半。同样重要的,是这些大型造地项目能够带来契机,创造更多更便捷、更具效益的交通及基建网络。就以交椅洲人工岛为例,这个全新的发展区域将联通机场和港珠澳大桥;加上新建铁路和道路网络,包括第四条过海隧道,将接通港岛西、大屿山及新界西北,将有助激活香港整个西部的交通网络,优化香港的整体布局。

《施政报告》明确提出土地发展要「提量、提速、提效、提质」,我们正多管齐下,全速前进,大力开发土地、压缩造地程序,竭力缓解社会和市民短中期的需要,同时建立长远的土地储备,以便能快速应对不断转变的社会需要。我们亦会继续以「基建先行」及「创造容量」的规划方针推动运输基建项目,具前瞻性地配合长远发展所带来的运输和物流需求,完善运输网络,并释放主要运输基建沿线周边地区的发展潜力。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广大市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素;也为了增强香港的发展动能,为更多新兴产业或有志创业的年青人创造更有利的发展条件。

2022年12月11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