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司长随笔

按揭安排微调的考量

本港楼市近年受到息率持续上升及宏观经济疲弱等多项因素影响,自2021年9月开始下调,曾经从历史高位回落约16%。踏入今年,随着疫情过去,香港跟内地及国际恢复便捷的联系,经济复苏,楼市在今年首季显著回稳。截至今年五月,整体楼价较2021年的历史高峰回落了约12%;而今年上半年的每月平均住宅成交量,亦回复到疫情前五年平均值的约九成。

考虑到现时的楼市情况、本地经济和外围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后,我们认为有空间修订部分按揭贷款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目的是在不影响银行体系所承受风险的同时,缓减市民购买首个自住物业和换楼的首期负担。值得强调的是,这次调整旨在减轻首置和「换楼」市民的首期支出和按保费用,措施明确而聚焦。

至于压抑炒卖及投资活动的「楼市需求管理措施」,就是坊间俗称的「辣招」,没有改变。我们必须优先满足本地市民的自置居所需求。值得再次说明清楚的是,今次的微调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减辣前奏或变奏」,政府没有所谓「减辣」的考虑。

在金管局修订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后,最新的银行按揭监管安排主要如下:

  修订后监管要求 修订后按保计划
  楼价 (港元)   楼价 (港元)  
自住住宅物业 1,500万或以下 70% 1,000万或以下 90%
1500万以上−1,750万以下 60%-70%
(贷款额上限1,050万港元)
1,000万以上−1,125万以下 80%-90%
(贷款额上限900万港元)
1,750万3,000万 60% 1,125万1,500万 80%
3,000万以上−3,600万以下 50%-60%
(贷款额上限1,800万港元)
1,500万以上−1,715万 70%-80%
(贷款额上限1,200万港元)
3,600万或以上 50% 1,715万以上−3,000万 70%
非自住住宅物业 不论楼价 维持50%不变 不适用 不适用
非住宅物业 不论楼价 由50%提升至60% 不适用 不适用

从用家的角度来看,这次微调按揭安排,让市民在首置或换楼承造按揭时,实际需要缴付的首期负担可略为减轻,其须购买按揭保险的部分亦略减,因而减低了市民须缴付的按保保险费开支。此外,按保公司亦会为首次置业自用人士提供「保费特惠」,就1,500万元或以下的物业,豁免其按揭贷款首5%的保费。

一直以来,物业按揭贷款的政策目标是,确保银行业有足够韧性妥善管理金融风险,避免楼市炽热时按揭市场出现过度杠杆。因此,我们一直密切监察物业市场、利率、资金流、内外围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按需要作出适当调整。

过去三年,我们先后就按揭贷款的措施作出的调整,主要是透过放宽按保计划下可借的成数比例,例如让首置人士在按保下可借达楼价的九成,楼价上限由原来的400万元逐步提高至1,000万元;透过按保借八成按揭的楼价上限则上调至1,200万元。两次调整,市场都反应正面,而住宅楼市亦未因此而出现较大波动。这些举措都是希望让「上车」的市民首期负担小一些、可选择的单位也从而多一些。

楼市的过度波动对经济和社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从上文可见,关于按揭成数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不是一成不变,但亦不是轻率而动,根本原则是在维护银行体系风险可控的同时,兼顾市民置业自住的需要。

2023年7月7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