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of former Financial Secretary
掌握機遇,進一步發展資產管理業務
最近,香港在資產管理和吸引外來投資方面都傳來了好消息。
上星期,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發表了去年度基金管理活動調查結果。2010年,香港的基金管理業務持續增長,合計資產增至100,910億元,超越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所創的96,310億元紀錄,較2009年上升了18.6%。若撇除房地產基金,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產中有66.0%源自海外投資者。
這星期,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也發表了《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香港2010年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刷新紀錄,達689億美元,同比增長31.5%,成為去年全球第三大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最多的市場。
這些數字都顯示香港是國際首選的投資平台,亦是居於亞洲領導地位的資產管理中心。雖然成績斐然,但我們不能自滿。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不能滿足於現狀,而是要把握市場資金充裕的機遇和國家在“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離岸人民幣中心及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支持,進一步把資產管理“生意”做大做強。
要繼續發展,我們首先要問,資產從何而來?
除了保持香港獨有優勢,繼續吸引海外資金,我認為,內地經濟持續表現理想,會繼續成為推動香港基金管理業務發展的主要力量。2010年內地生產總值增長10.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預測今年內地經濟將取得超過9%的增長。隨着內地經濟快速增長,將會有更多內地資金投入香港基金管理市場。截至 2010 年底,外匯局已根據 QDII 計劃向 29 家內地基金管理公司及六家證券商批出406億美元投資額度,以及向 25家內地商業銀行批出合計82.6億美元的投資額度,准許這些機構進行境外投資。本地資產管理業者只要繼續與這些內地投資機構合作,積極吸納內地充裕的資金,我相信由香港管理的內地資產金額將具備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截止今年6月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額已經增至5,500億元人民幣,與2009年年底比較,增幅超過八倍。隨著人民幣資金池規模不斷擴大,資產管理業者亦可趁此機會,推出更多類型的人民幣計價的資金產品,以切合國際及本地投資者的需求。自2010年7月修訂《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以來,香港的人民幣投資產品市場已經取得重大的進展,環球及本地機構相繼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創下新高,本地市場也相繼推出兩類新型的人民幣產品,包括零售人民幣計價債券基金及人民幣計價的房地產股票型基金。我相信這類投資產品的迅速發展,將為基金管理公司吸引資金帶來便利,促進基金管理業務的長遠多元化發展。
當然,在發展業務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不久之前金融風暴帶來的教訓,居安思危,加強監管工作,使市場更加透明,讓資產管理業務在健康的市場環境下成長。在這方面,我和我的同事會不斷努力,其中,證監會已推出一些措施,致力加強規管銷售投資產品和增加市場透明度。這些措施包括推出有關單位信託及互惠基金、與投資有關的人壽保險計劃及非上市結構性投資產品的行業手冊;修訂關於集體投資計劃的行業守則;舉辦投資者教育活動協助公眾瞭解投資產品資料概要及售後冷靜期這兩項加強投資者保障的新措施;以及提高採用合成模擬策略的交易所買賣基金(Synthetic ETF)產品的透明度。
回顧過去,香港擁有自由的經濟體系、穩健有效的監管制度、來自本地及海外的資產管理專才,並與內地市場相鄰,具備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獨特優勢。展望將來,我們必須要致力珍惜和維護這些香港固有的優勢,並且把握政策和市場機遇,透過創新和有效監管繼續穩步發展資產管理業務,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促進經濟長遠持續增長。
July 3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