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of former Financial Secretary
四個女人,兩齣好戲
這個星期,一連出席了兩齣電影的首映禮,一齣港產片,一齣外國片,都是得獎作品。不是說得獎的電影就一定值得看,而是這兩齣電影恰好都是我想看的,都有我喜愛的演員和有趣的題材。也真巧,兩齣電影都是由兩位演技傑出,而又各自在不同評選中得到最佳女主角殊榮的女演員來擔當主角。而且劇情都是圍繞着兩位上了年紀的人物,各位可能猜到了,這兩齣電影就是《桃姐》和《鐵娘子》。
《桃姐》的「威水史」,不必我多講了,自從去年它在威尼斯電影節奪得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等獎項以來,一直在不同評選中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同,贏得各種榮譽。這樣的獎項,我相信會陸續有來,用廣東話說,會「攞獎攞到手軟」。我為參與這齣電影創作的香港電影人 ── 大家都熟悉的葉德嫻、劉德華、許鞍華和更多有參與的工作人員 ── 高興,而且為他們自豪。
值得高興和自豪,不僅是因為他們拍出了一部好電影,而是因為它出色地重新彰顯了香港人最值得珍重的資產之一:人與人之間濃重的人情關懷。
《桃姐》沒有峰迴路轉、波瀾跌宕的劇情,但由始至終吸引着、感動着觀眾,即使是不熟悉香港環境、歷史、文化的外地觀眾也會受到感染,並給予高度評價。這全是憑著誰都能理解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引起了的共鳴。這些人情味都表現得平實、細緻、樸素。作為香港人,我更加感受到,電影除了表現出對那個年月中人與人之間微妙人情的珍重,還散發着對香港本土傳統價值觀的珍重、從容、大度、自信。從編劇、演員到導演,觸動人心靈的表現,都仿似順手拈來,而實則是功力能舉重若輕。
對於香港電影人敢於投資拍攝這樣的電影,我衷心敬佩。拍電影投資大,風險高。近年,由於市場變化,港產電影面臨巨大的考驗,電影人必須適應轉變,從中尋求新機遇。近年政府為了支持港產電影發展,出了不少努力,一九九八年起就成立了電影服務統籌科,協助本港電影業解決不少在製作方面的實質困難。到二零零九年,又建立「創意香港」,務求提升本港作為亞太區電影貿易及服務樞紐的地位。其實,每個香港人都可以為此出一分力──「買飛睇戲」。《桃姐》很值得睇。
《鐵娘子》也值得睇,不過意義就不同了。如果不是拿桃姐來拍了電影,這故事是沒有人知道的。鐵娘子則不必拍電影已經名聞遐邇。扮演她的梅麗史翠普也是一樣,她是當今公認好戲的荷里活影星,憑着《鐵娘子》又再次奪得金像獎了。我也十分喜歡看她的戲,從早期的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開始至今,我都是她的“粉絲”。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鐵娘子花名可能比她的本名更為人熟知。這花名早在她當選首相之前就名傳國際,是她一九七六年以保守黨黨魁身份在國會發言猛烈攻擊當時的蘇聯,而由莫斯科「送」給她的。
鐵娘子以處事強悍利落著稱,留有The lady is not for turning的名言,這話用廣東話來翻譯,或者可譯為「咪旨意擺布本夫人」。不過她也有面對現實而不得不回心轉意的時候。當年她在香港前途問題上與鄧小平打交道,曾經對鄧小平提出以「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不以為然。到後來,她當然亦無法固執己見。
March 11, 2012